近年来,绍兴市新昌县东茗乡后岱山村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置于突出位置,通过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堡垒、激活产业发展、培育文明乡风、丰富文化生活这“四把钥匙”,让时代新风、文明乡风吹进群众“心田”,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贾伟、诸碧波夫妻俩从城市回归乡村,用一片茶叶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更用爱心与责任诠释了“全国文明家庭”的深刻内涵。
6月14日,高考结束后的第4天,郑小侠迎着清晨5点的霞光出发,一路飞机换大巴,晚上9点多才抵达2000多公里外的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
作为“全国文明村”,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不仅实现了生态与发展的和谐共生,更以文明新风滋养着每一寸土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典范,闪耀着乡村振兴的璀璨光芒。
7月7日,2025年“浙江有礼——传承优秀先贤文化”暑期支教公益行动在杭州启动。
2025年5月23日,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评选结果公布,金华市中心血站光荣上榜,成为全国无偿献血战线上的文明标杆。
近年来,衢州市龙游县溪口村定位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充分发挥青年创客文明实践优势,打造文明+艺术+文化的公共空间,持续开展“阵地融通、群众融入、资源融聚、文化融合”的实践活动,真正将文明带到群众身边、走进百姓心坎,让溪口成为值得托付终身的温暖乡村。
7月6日下午,气温接近39℃,浙江省交通集团诸暨拯救大队队员周启华和郭凯刚处理完一起大货车爆胎救援,又收到指挥中心的指令。两人赶紧跳上施救车赶往事故现场。
近期,浙江各地街头巷尾都出现了爱心冰箱、凉茶铺等,让户外工作者在酷暑下能够收获一口清凉。夏日里的这口清凉,背后是浙江20年文明素质工程的深厚积淀。
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清河校区这所扎根百年历史的学校,以“明德厚学、勤谨健行”为校训,在“银杏文化 适性教育”的办学理念下,将文明基因深植校园沃土,培育出“秀外慧中、高贵典雅、品行坚毅”的新风少年,绘就了一幅“三园”(美丽花园、成长学园、和谐家园)共融的文明画卷。
5月23日,这个常住人口1300余人、容纳400余位新村民的“百家姓”小村落宁波市鄞州区瞻岐镇岐化村成功捧回“全国文明村”的国家级荣誉。
西塘村位于台州玉环市芦浦镇西南方向。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和持续的改善,如今的西塘村,从原先脏乱差的贫困落后村发展为“清洁宜居、绿色文明、平安和谐”的先进示范村,被命名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
7月8日,在杭州市上城区闸弄口街道春晖社区春芽童乐园里,两名全职妈妈正耐心地辅导孩子们写作业、组织趣味游戏、学习新技能。
最近,杭州滨江区西兴街道庙后王社区推出了家门口的老年“日托班”,在炎热的七八月,只要9.9元就能体验一天。
半个多月前,浙江工商大学的一群大一学生来到杭州钱塘区多蓝水岸社区北侧的10号大街,他们站在街角的商铺前,拿出画笔和画纸一笔笔勾勒出了眼前的小店。
日前,绍兴制定出台《携手共富·重点帮促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以山区乡镇、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为重点,通过建立贯通市县乡三级的“帮镇、帮村、帮户”机制,实施产业赋能、项目招引、民生提质等举措,推动城乡区域高水平均衡协调发展。
7月7日至8日,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两山”理念20周年采访活动及新闻摄影研讨会在湖州吴兴区举行。
7月6日,一年一度的杭州良渚日,“良渚与世界——良渚古城·罗马古城”对话活动在余杭良渚遗址举行。
如何鼓励城市骨干教师主动向乡村“下沉”?2022年,温州首次推出名师“特设岗位”,将名师岗位固定设在乡村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中。
近年来,“青年入乡”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高频词。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正以一系列创新实践诠释着这场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弘扬红色文化,激发社区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6月28日上午,湖州市吴兴区委老干部局联合吴兴区环渚街道博学府社区党支部、强社合伙人灰黄艺术共同开展“老少携手迎‘七一’ 笔墨童心颂党恩”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