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不收红包的婚礼

发布时间: 2025-10-17 16:40:59 来源: 央视网 作者 央视网

“参加朋友婚礼

新人摸一下红包折个角就还回来

竟然不收”

近日

广东顺德一对新人不收红包的举动

让全网呼吁:

建议全国推广

结婚不收礼

这是一种怎样的习俗?

广东新娘返还红包

震惊北方朋友

来自北方的宗女士已定居佛山,近日,她在顺德参加朋友婚礼时,发现新人只是摸了下红包折个角便还了回来,“我是北方人,(这和我们)婚俗文化差异很大。”

参加婚礼之前,宗女士从朋友那里了解到,当地不怎么收红包,一般封顶就是200元,没想到就连这200元也没有送出。“我觉得他们比较务实,比较低调,这种风气特别好。”

宗小姐将这段经历发到网上,迅速引发广泛共鸣,让顺德这一传统风俗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01.webp (1).png

作为土生土长的顺德90后,新娘吴小姐对这一风俗早已习以为常。她表示,当地的习俗都是这样。对于折角的做法,吴女士说,“我们顺德人是这样做的,你给我的福气我也要收一下,我折一下就代表我已经收到了,那就ok了,大家都有个好彩头。”

02.webp (1).png

她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佛山顺德人办喜事,大家一般都是不收红包的,这个已经是当地人默认的风俗习惯了,“从我记事开始,我们这边就是这样做的。对于我们来说,大家愿意花时间过来参加宴席,已经是表达了他们的心意了。”

“就算要给红包,一百两百就差不多了,就意思意思,有些确实推脱不了,客人真的太热情,我们可能你给我100我就收个20,回个80这种。”吴女士表示,在当地人心里,请吃饭不太好意思收宾客的钱,“要是给我发红包就感觉好像不是我在请你吃饭,我们就感觉人来了就好,人来了我们就高兴。”

广东多地喜酒不收份子钱

引全网好评

正如顺德新娘吴女士所说,广东多地都有着类似的婚俗:不收礼金,能来赴宴就是最大的祝福。

去年刚办完婚宴的佛山居民罗健熙说,据家中的长辈介绍,当地不收礼金的风俗已延续十多年。“不仅没有人情麻烦,而且还能让‘请客’回归本心——自己有喜事了,请大家沾沾喜气!”他还提到,按照本村习惯,婚宴虽基本不收礼金,但在新人敬酒时,亲友会往喜糖盘里放一个小红包,“像过年发‘利是’一样,几块钱代表一份祝福,由已婚人士送给新人”。

不仅是佛山,在广东多地,都有这样的习俗,新人将红包折角代表已经收下。因为大家觉得,“礼”应该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和感谢,红包送礼应该回归表达祝愿本身。婚宴更多的是,希望大家一起见证幸福,能来就是最大的“礼”。

茂名信宜27岁的叶女士说:“在信宜,不论城乡,喜宴普遍不收礼金,主家只是把红包撕个角就交还宾客。自从记事起,就没见过喜宴收礼金。”

“广东人在礼俗上讲究‘讲心不讲金’,有的地方即便收礼金,数额也很小,形成了朴素务实的风气。”研究礼俗文化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郑姝莉说,礼金少甚至没有,不代表情义淡薄,各地可结合实际灵活借鉴,推动形成健康轻松的礼俗文化,减轻人情与经济负担。

10月16日下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凯红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点赞广东,“实际上,广东在农村移风易俗方面还做了很多事情”。

03.webp (1).png

国新办当天就文明乡风建设以及举办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胡凯红介绍,这些年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深化农村移风易俗方面,各地有很多积极探索。

他特别提到广东的经验。除了新人结婚请客不收礼,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方面,当地还倡导“红事一杯茶,白事一碗粥”。“这些都是我们乡风的生动体现。”胡凯红说。

红包不攀比

“讲心唔讲金”

这些年来,网络上关于“不随份子”“让份子钱回归本义”的讨论每每上热搜,但真正要把份子钱“打”下来,实现礼金与情谊的双向奔赴,却又很难。

国庆期间,不少人为“红色炸弹”所困,份子钱水涨船高,情感表达反而在攀比中失色。其实,大众介意的不是随份子这个习俗本身,而是向自己觉得没必要的人随份子这个现实。年轻人整顿份子钱,也不是拒绝人情味儿,而是拒绝人情的金钱化,随份子并非陋习,关键在于我们怎么“随”。

那么,不妨让“礼”回归本义,让“金钱味儿”淡一些,花些心思,让“人情味儿”浓一些。

“红包折角”的智慧,远不止于“礼金回流”的惊喜,更在于对人情负累的温柔拆解。当传统婚俗在不少地方异化为“人情债”的竞技场,这场顺德婚礼,用“折角即心意”的举动,完成了一次对陈旧礼俗的优雅转身。它巧妙地在人情与金钱之间划下界限,既保全了祝福往来的仪式感,又卸下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04.webp (1).png

此外,一些新人也开始拒绝收份子钱;杭州一对新人,向未婚亲朋好友提供“礼金互免卡”;有年轻人开始举办,只有双方父母或只有少数亲属参加的简单婚礼,主动把大部分礼金挡在门外......这些做法,都得到了广泛好评。

移风易俗并非要全盘否定传统,而是鼓励这样富有创造性的转化。年轻人的创意之举,为全社会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方案——用既有温度、又有风度的新仪式,去替代那些让人疲惫的旧惯例。当祝福回归本真,人情味方能愈发醇厚。这不仅是两个人的婚礼选择,更是一场关于如何让传统习俗与现代社会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