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动态 > 丽水

一场网文、网游、网剧主导的“软实力”远航

探路文化出海的丽水范

发布时间: 2025-09-29 11:18:05 来源: 丽水日报 作者 谢孔伟、季晶晶

近年来,以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影视剧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作为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注脚,受到海外热烈追捧。

据商务部统计,2024年我国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其中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数字元素富集的贸易领域表现亮眼,规模超3700亿元,增速显著高于传统贸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场美丽中国国际写作计划活动在丽水文化的海洋中激起了朵朵浪花。9月22日至25日,来自土耳其、伊朗、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家和地区的作家、媒体人,与夏烈、鲁晓敏、宝树、乌兰其木格等国内知名作家、学者及丽水本土作家代表,带着各自的观察视域,走进丽水莲都、龙泉等地,深度体验特色文化的鲜活传承发展。

为什么是丽水,在遇见中丽水文化又将迎来什么?我们不妨与创作者一道,探一探文化出海的丽水范。

“新三样”出海,是文化的盛宴。

文化传播领域有一个经典论断: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美丽中国国际写作计划与丽水的相遇,开始于特色文化的采风之旅。

参加畲族迎宾仪式、体验畲族文化,秋日金风中漫步千年古堰、美丽画乡,在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溪头村观看“不灭窑火”开窑仪式、体验青瓷制作……

在9月25日举行的中外作家文学对话中,众人分享了此次文化采风的感触。

“在浙江,我触摸到了灿烂的历史脉络,书画艺术、诗词瑰宝、龙泉宝剑,无一不述说着文明的辉煌。”对话现场,希腊诗人、作家、演说家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热情洋溢地介绍其创作的历史小说《两个世界的光芒》中的龙泉印象。

谈及为何执着于把中国故事传递到中东北非,埃及汉学家李暮坦言,在中国的土地上,她看到了和埃及一样“厚重又鲜活”的文明,也看到了能让不同文化心贴在一起的美丽。

这项活动,由浙江省作协主办,丽水市文联、莲都区政府承办。丽水文化收获赞叹的同时引发思考:为什么是丽水?

“丽水有着瓯江文脉的千年传承,我们有面向世界的底气。”丽水市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打造山水文化名城中,丽水活态传承文化、创新叙事方式,涌现出众多以“80后”和“90后”为主体的网络作家,形成了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丽水网络女作家群体。

在这一过程中,以网文为主,网游、网剧齐头并进的丽水文化出海模式逐渐成型。近年来,丽水网络作家的多部作品通过翻译出版、影视剧及漫画改编,出现在世界多个国家的文化市场。丽水网络女作家以现实题材和婚恋言情为主题,创作出一批书写火热现实、成长体验和真情实感的优秀作品,收获大批粉丝。

承办美丽中国国际写作计划活动,还牵引从“为什么能”到“怎么样行”的递进思考。

活动现场,浙江省作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中外作家相聚丽水莲都,就是希望以中外文明对话的形式再次诠释浙江这片土地上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文化密码。

两场深度文学对话成为核心亮点。

先是围绕“执笔同行——文学如何承载、转化地域生态和文脉”“跨界融合——文学创作的国际化视野与他们眼中的美丽中国”两大主题,作家分享捕捉地域生态独特性、从非遗与民俗中提取创作素材的思考和实践,深入交流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文化主体性与跨文化共鸣;再是以“她的视角——女性写作的独特光谱与丽水现象”为主题,热议当代女性写作突破传统性别叙事的路径、丽水孕育全国影响力网络女作家群体的地域与生态因素等。

在地域写作中拓展文学多元面貌、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共享、从历史中汲取滋养、在自我实现中延伸女性作家的书写视角……从书写美丽中国到跨界融合、走向世界,作家、学者从不同的侧面为丽水、为浙江文化出海提供了“金点子”。

“聆听大家的观点,集思广益,为丽水文化事业探寻更多方向,助力山水文化名城建设,是更深一层的考虑。”丽水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说。

前不久,夏烈以《从文化出海“新三样”看中国网络文艺的发展和趋势》为题,在丽水作分享报告。他认为,文化出海“新三样”不是孤立的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而是在现代世界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的长期交流互鉴、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不断深化与缔结出的成果。

以此来看,文化出海“新三样”是一个动态的文化输出与传播接收过程,必然要求创作者时刻跟随时代脚步、充分反映时代生活,甚至超越时代的限制创作出具有引领意义的优秀作品。

那么,这场出海演变中,当世界“看见”丽水时,又能触碰何种文化可能。

先来看一个典型案例。9月15日,由丽水市青田县农业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杭州友诺动漫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青田小田鱼(第二季)》,进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年度全国优秀动画片公示名单。此前,《青田小田鱼》作为唯一入选大会终评环节的中国作品,获得韩国釜山国际影视节目展全球提案大会“组委会特别奖”,成为中国农业文化与地方叙事通过动画形式“走出去”的成功探索。从传统叙事到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达,有了更多时代特征。

此外,出海作品对时代发展之于个人和代际的思考更加细致入微。换言之,个体叙事在与宏大叙事的共生中迎来更多可能。以丽水网络作家为例,蒋离子作品《老妈有喜》,通过双线叙事展现代际价值观冲突与家庭关系的重构;王巧琳作品《傲慢与偏爱》,围绕自卑、成长与情感纠葛展开叙事,着重描写了少男少女的微妙情愫。这种与时代话题紧密相连的个体叙事,以其鲜活的体验感,被改编成影视剧、漫画或翻译出版,在出海中展示了丽水的文化范。

有人说,“新三样”是跨文化的信使,人才和技术如同两翼,抓住了这个关键,就扭住了牛鼻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玮提出,文化出海是一场“持久战”,需以共鸣跨越差异、以匠心获得尊重,应支持兼具文化自信与全球视野的中国年轻一代,积极投入创作与传播,推动文化出海走向更广阔的“深海区”。

就丽水实际而言,近年来以网络文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生态+文化+数字”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出“浙丽”网络文学品牌,在“新三样”出海中呈现出极具地域特色以网文带动网游网剧的特征。

数据最有说服力。

截至目前,丽水市级网络作家协会拥有会员117名,其中中国作协会员12名,据不完全统计,39部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或项目扶持,15部完成影视改编,3部入藏国家版本馆,5个作品(作家)入选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占全省上榜总数的三分之一。仅2024年,全市网络文学关联产业链产值超4000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形成创作、孵化、IP转化、出海的全链条生态。

文化生态建立的背后,是一揽子举措的协同发力。

比如政策层面,丽水出台《丽水市促进网络文学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涵盖精品创作、IP转化、海外传播等9类扶持,单项目最高奖励20万元。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更是于2022年首创全国县(区)级网络文学专项政策,将网络作家、编剧等纳入高层次人才目录。人才不分内外,丽水还出台政策支持数字游民发展,持续开展“旅居共创招募计划”,吸引1600余人次创作者旅居丽水。

比如人才培养,丽水通过“名师工作室+梯队孵化”模式,实施“名师工作室师带徒”“青年文艺精英孵化团队”“‘浙丽’网络作家培育”计划,培育省“新荷”“新雨”人才25人,2人获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奖和该奖提名。

比如平台建设,丽水搭建起中国畲乡网络文学村,联合14家平台,建成网络文学创作基地、展览馆等,服务200余位作家,并探索文化项目出海和带动乡村共富的实现道路的方式。2023年网络文学村开村,当年东弄村就实现游客突破2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70万元。通过网络文学众创空间集成创作孵化、IP开发、有声配音等功能,2024年丽水成功引进19家企业,落地出海微短剧《捉五魁》等项目。

文化“新三样”出海的“中国时间”,既是宝贵机遇,也有“跳出舒适区”的挑战。对丽水而言,确保网文“头雁”向好,深化网游、网剧转化探索,方向只在前行。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