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民道德 > 热点新闻

杭州最温柔的“附近”,藏在阿条婆婆和她开了40多年的村口小店

发布时间: 2025-09-23 10:20:27 来源: 潮新闻 作者 记者 杨晓轩 谢春晖 通讯员 沈丽娜 孙晗晓

点击播放视频

大多数人的童年记忆,都会有一家开在村口的小店:每天放学后到小店里买糖果,帮妈妈去小店打酱油,下雨天一群人到小店的屋檐下躲雨……

82岁的陈阿条婆婆,就是大家记忆里的小店老板。

她的“义蓬陈阿条副食品店”开在杭州钱塘区义蓬街道春雷村的春雷桥头,40多年她守着店,从不离开村里,看着一批批孩子长大,也目送着一批批大人渐行渐远。

村民都说,陈阿条热心,桥头的小店总能遇上很多家长里短,她都会搭把手。她的小店就是最温柔的“附近”。

多年前,河对岸有一所小学,小店是孩子们的“快乐老家”,偶尔也是临时托儿所。

“有的小孩子不肯去上学,哭着闹着经过店门口,我就拿块糖哄哄。也有的小孩调皮,半途逃学,我拦住给个麻饼,让他们回去上学。有的家长要干农活,放了学就让小孩到我店里等。”提起这些往事,陈阿条笑了,她说不值得多说,因为是一些芝麻小事。

现在,那些她看着长大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很多人外出工作了很少再看见,她也早已叫不出孩子们的名字,但小店里偶尔会想起“阿条婆婆买根雪糕”的呼唤。

陈阿条老了。她从阿条姑娘变成阿条阿姨又变成了阿条婆婆。小店大部分时候由家人代为管理,但阿条婆婆每天都要过来看看转转,用她的话说是来“消遣消遣”。

小店生意再淡,阿条和她的家人都没想过要关掉,因为“村里人都习惯了这店在”。

陈阿条反复说,她的小店没怎么给社会做贡献,不值得被报道。

她不知道的是,开小店的这四十多年间,到过小店的人们都会记得她。店里躲过雨的人,尝过她糖果的人,在陷入窘境时被她送过月饼和面包的人……她和小店给的温暖,过了很久都不会被忘记。

对于春雷村的大多数村民来说,陈阿条的小店早已超越买卖商品的意义,它是很多人心底的“云边小卖部”,是“从前慢”,也是割舍不下的情谊。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