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民道德 > 热点新闻

“哥,我找到工作了”,派出所收到“消失”少年亲笔信

发布时间: 2025-09-22 16:41:03 来源: 潮新闻 作者 景士杰 通讯员 王晓峰 肖湘风 记者 周文丹

“您好,麻烦把这封信交给王磊哥哥……”近日,宁波奉化区公安分局西坞派出所值班大厅里来了一名少年。他将手中的信递给值班人员后就离开了。

这封信很快就到了副所长王磊手中。起初,他以为这只是一封普通的感谢信。但打开一看,尤其是扫过那些青涩的字迹,王磊的动作骤然一顿:“莫非是他……”

00.jpg

小宇写的信。通讯员供图

王磊想到的“他”,就是小宇(化名),一个从他微信朋友圈中突然“消失”的少年。

“哥哥,这是我第一次写信,字不好但都是心里话……”看着信中的文字,王磊的记忆回到了2024年3月17日:那一天,17岁的小宇想不开,爬上6米高的桥墩管道,双腿悬空对着湍急的河水,意欲轻生。

当时就是王磊出的警。救援过程中,王磊不断劝说小宇:“孩子,我知道你难受。有委屈跟我说,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个世界还是有人在乎你的,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呢?”“你听我说,不要做傻事,有什么困难我帮你解决。”

王磊的“柔情攻势”触动了小宇心中的那抹柔软。就在他分神之际,王磊冲上桥墩,双手死死扣住他的胳膊,拼尽全力将其拉回安全地带。

01.jpg

去年出警时,众人合力救上小宇。通讯员供图

救援结束后,王磊给小宇留下微信,并且叮嘱他:“有什么烦心事就来找我,别一个人扛。”

从此,微信成了两人的沟通纽带。小宇时不时就会通过微信向王磊诉说生活中遇到的迷茫。不管多忙,也不管多晚,王磊都会耐心开导他,像“大哥哥”般鼓励他多寻找“生活里的光”。

可惜的是,后来小宇的微信突然没反应了,王磊多次发消息过去,却都石沉大海:“这孩子现在在哪,他还好吗?”

02.png

聊天记录 通讯员供图

王磊并不知道,此刻的小宇已经悄然蜕变,正在开启他人生的新篇章。

十八岁生日那天,小宇默默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

很快,他在一家餐馆找到服务员的工作,也幸运地遇到了生命中又一束光——餐馆的老板夫妻。他们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叫他“徒弟”。他也将他们唤作“师父”和“师娘”。

见他年纪小、性格内向,这对夫妻对他格外照顾:工作上一点一点手把手地教,生活里也常喊他一起吃饭。听他讲起过去的经历,包括曾想轻生、被王磊救下的事,他们没有多说,只是轻声安慰:“在奉化别怕,还有我们呢。”

半年后,小宇萌生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师父”和“师娘”没有阻拦,只是叮嘱他:“遇到困难,就回来。”

初次闯荡并不顺利,工作重担压得小宇喘不过气。他听“师父”的话,不藏着掖着,第一时间找他倾诉。“师父”也很给力,找了同村好友,请他带带小宇。

于是,“师父”的好友发来“组队邀请”:“来我这做酒水配送工作吧!靠力气吃饭,踏实!”

配送工作辛苦,但小宇觉得生活充实并且有奔头。就这样,小宇逐渐褪去怯懦,走出心理阴霾,开启新的人生。

日子好起来,小宇心里却愈发惦记起王磊。之前突然“失联”,是因为他换了手机号码,不知怎么原来的微信登不上了。当然,他心里也横着一道坎——他总觉得当时的自己太没用,对不起王磊那份沉甸甸的关心。

03.png

联系上后,王磊前去看望小宇。通讯员供图

如今,他有工作,生活有奔头,就想着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王磊哥哥”。于是,他写了一封感谢信,送进西坞派出所,终于又联系上了王磊。

电话接通那一刻,王磊又听到那熟悉的声音——“王磊哥哥,我现在在奉化送酒水……我能自己挣钱了!”

听着少年略带激动的话语,王磊也心头一暖。他忽然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不仅救下了一个濒临崩溃的少年,曾经的“话疗”也真的化作力量,陪他一步步走出了心理阴霾。而“师父”一家及其好友的关怀,更像是一道道光,缓缓照进了小宇曾经紧闭的内心。

“这个社会终究还是好人多。如果真的遇到困难,别自己硬扛,要学会向外界求助。我相信,只要在能力范围内,很多人都会愿意伸手拉你一把。”王磊感慨地说,小宇能够走出人生低谷,正是得益于这些来自平凡人的、实实在在的温暖。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