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动态 > 金华

跟着乡厨看乡宴:让宴席更体面 让情谊更温暖

发布时间: 2025-09-11 17:02:50 来源: 金华市文明办 作者 金华市文明办

日前,记者走进金华市婺城区安地镇郑宅村,跟随乡厨龚武仁,了解乡宴变革背后的新风尚。

从“吃饱吃贵”到“吃好吃鲜”

从初中毕业进入烹饪学校算起,龚武仁的厨师生涯已整整25年,从事乡厨工作也有十年的时间。谈起乡宴十年来最大的变化,龚武仁感触最深的是村民理念的升级。“以前办酒席,更多是讲排场、比谁家菜多、酒贵,主人家往往碍于面子硬着头皮上。”龚武仁说,“现在随着移风易俗深入,大家变得更理性,追求的是性价比和品质。”

这种变化直接体现在菜单上。过去,乡宴的菜单讲究“大鱼大肉”,堆砌数量,如今,东家们更关心的是“蔬菜是不是新鲜、海鲜是不是活的、肉类的品质好不好”。龚武仁会凭借自己多年的专业经验,在预定之初就充当东家的“美食顾问”,结合金华本地的饮食习俗和当季时令,帮他们规划一份既实惠又体面的菜单,从源头上避免铺张浪费。“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宴席好不好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在于用了多少心。”

从“师徒相传”到“专业规范”

“传统的乡厨更多是师徒、父子相传的形式,依赖的是个人经验和手感,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去做到规范化、同质化。不同的师傅做出来的口味和服务流程可能差异很大。”作为从酒店体系出来的专业厨师,龚武仁把规范化管理的理念带入了乡厨行业。

他的团队有2-3名固定成员,忙时再按需聘请帮厨阿姨。最让他自豪的是对食品安全的把控。“我们采购的供应商必须证件齐全,保证源头可追溯,就像供应酒店一样。”龚武仁说,“特别是海鲜,我们都是当天清早去市场,当着东家的面验货、现杀现做。”

为了持续提升菜品,龚武仁团队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内部培训交流会,定期研究新菜式,进行厨艺比拼和菜品开发,根据不同季节更新菜单。“像金华的乡宴,扣肉、馒头这些传统菜,我们都会有。”龚武仁介绍,“此外也会融入更多新元素,比如新鲜的虾球,用活虾做馅,既保留鲜味,口感又好。菜品新颖的同时又具有性价比,这也是移风易俗所倡导的理念。”

乡宴之变,不变的是人情味

“你看,现在办宴席,场地越来越好了,有的在文化礼堂,有的在自家里外收拾得清清爽爽。可邻居之间的热情互助还是没有变。”龚师傅一边利落地翻炒着锅中的菜,一边望着眼前忙碌而欢快的场景感慨道,“这种一家有事、全村出手的热络劲儿,是花多少钱去大酒店都换不来的。移风易俗不是要丢掉这些好传统,而是要让好的习俗更加发扬光大。”

如今的乡村宴席,更像是一场“新”与“旧”的温暖相融。尽管菜式不断推陈出新、环境日益提升,但宴席最内核的真情实感从未改变。乡亲们依旧热络地聊着家长里短、谁家丰收、哪户喜事;孩子们照样在桌席间嬉笑追逐;从外地赶回来的年轻人,也依然被长辈拉着手细细询问近况。这些鲜活温暖的场景,共同绘就了乡村宴席中最动人的人文画卷。

“我们乡厨要做的,就是用专业的技艺守牢传统,让每一场宴席不仅是一顿饭,更是凝聚乡情、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这也是我们乡厨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最好贡献——既保留了传统宴席的温度,又注入了新时代的文明风尚。”龚武仁说道。

近年来,婺城区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等措施,引导群众破除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这些举措不仅减轻了群众办宴负担,更培育了文明健康、勤俭节约的新风尚,让传统乡宴在移风易俗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已成为婺城乡村的新常态,而乡宴的变革正是这股文明新风的生动注脚。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