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动态 > 衢州

法治如何为城市文明筑基——衢州地方立法赋能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 2025-08-08 18:08:51 来源: 衢州日报 作者 记者 郑菁菁 通讯员 致远 国栋 项阳

当一座城市试图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文化根脉、塑造城市品格,立法机关该如何发挥作用?

《衢州市国际花园城市促进条例》《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衢州市南孔文化传承发展条例》《衢州市城市绿化条例》……一部部法规,与城市建设紧密交织。衢州市人大常委会以25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实践,特别是其中12部直接关乎城市建设的法规,给出了“立法引领城市建设”的衢州方案。

立法为笔,勾勒城市发展脉络

漫步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常会惊叹于这里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这份和谐的背后,是《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的创新实践。《条例》第三十八条,鼓励在街区内依法从事文创产业开发、戏曲及非遗展演、民宿餐饮以及其他利于街区保护与文化传承传播的活动。不仅为特色业态提供了合法空间,更通过“南孔文化风貌保护”等条款,为文化传承构筑法治保障。

在注重文化保护的同时,科技赋能让保护更智慧。过去,历史文化街区巡查管理主要依靠人力投入,效率较低、覆盖率不足。条例中“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提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管理智能化水平”的规定,催生了无人机AI智能低空巡检平台。2024年7月,无人机就及时发现了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内房屋修缮中瓦片材质不协调的问题,主管部门对该情况进行妥善处理,维系了街区风貌。目前,该平台已覆盖40个文化保护点位,巡检无人机累计飞行2000多小时,发现问题隐患171个。

衢州立法始终紧扣城市发展脉搏。2023年出台的《衢州市国际花园城市促进条例》,第四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他人使用新能源公共充电设施”的规定,让6起公共设施充电相关投诉得到有效处置;第四十九条“联动省内和省际区域城市持续共建‘衢丽花园城市群’、衢黄南饶‘联盟花园’”的规定,助力衢州与黄山、南平、上饶建立四省四市联席会议机制,推进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

文明创建更见立法智慧。《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创新性地将南孔文化中“礼”的精华融入现代文明规范,并在全省首次将孔子诞辰日9月28日所在周作为“衢州有礼周”,助推衢州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目前,衢州的12部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法规形成了覆盖城市规划、文化保护、生态建设的立体法治网络,这种体系化的立法布局突破了“头痛医头”的碎片化模式,实现了制度供给的系统性创新。

有礼为魂,激活城市烟火气

5月,衢江区的枇杷迎来大丰收,4500多亩枇杷树硕果累累。往年,当地果农常在柯城区信安街道紫荆西路的人行道售卖,导致无序经营、商贩抢摊位等矛盾频发。而紫荆西路紧邻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这些矛盾若解决不好,必将影响古城的有礼形象。

5月7日,一场人大“快来议事”活动应运而生。市本级及两区19个部门(单位)负责人和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枇杷街运营。活动联动成立“红枇杷”临时党支部,决定在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邻礼汇服务综合体地块开设“有礼枇杷街”。原先占道经营的枇杷摊,搬进了拥有200多个摊位的综合体。据不完全统计,从5月10日2025年“有礼枇杷街”开街,到5月31日正式收官,21天时间里,这个市集累计接待市民25万余人次、服务果农4200余人次、完成快递寄送2140单,营业额近260万元。

一条“有礼枇杷街”,成为市人大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理念的生动注脚。

去年9月,市人大发布全国首部儒学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衢州市南孔文化传承发展条例》,明确在相关公共建筑、公共场所等规划和设计中融入南孔文化元素,将“有礼”纳入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近年来,市人大还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挖掘,推动中华老字号、非遗技艺等地方特色商业品牌入驻历史文化街区。如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南孔爷爷的书房自助图书馆等特色业态,增添了城市的“烟火气”。

监督为尺,校准城市前行坐标

“建议打造生态型停车场”“要在核心景区周边设置步行街”……7月22日,在衢州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内,一场“古城创5A 代表来助力”主题议事活动中,代表们围绕衢州古城5A创建工作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近年来,衢州市人大围绕“古城、新市、有礼地”定位,紧盯市容环境、消费市场综合整治工作,通过主题议事、立法后监督、代表调研等工作,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立法后评估机制,推动党委决策落地生根——

组织代表视察古城三修项目建设情况、开展《衢州市城市绿化条例》执法检查……人大监督触角深入城市的“毛细血管”,在优化业态布局、丰富城市业态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衢州市城市绿化条例》实施6周年执法检查中,市人大常委会将发现的问题短板和收集的意见建议,整理形成执法检查报告,交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整改落实,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形成闭环。

“《条例》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部门合力不够强、社会氛围不够浓、数字应用不够优等问题。你们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建立常态化的议事机制。”在一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上,听取《衢州市养犬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后,衢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国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并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四省边际人才科创桥头堡建设、“五链”深度融合、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的跨县域视察主题多种多样,“主”字型智能化代表履职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法治建设既要筑牢制度根基,又要激活文化基因;既要保持立法前瞻性,又要强化实施适应性。市人大在一次次的创新实践中,不断拓宽履职新路径,有力推动了衢州城市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