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动态 > 嘉兴

跨省就诊!嘉兴秀洲这位乡村医生有祖传“绝活”

发布时间: 2025-08-14 12:06:40 来源: 潮新闻 作者 共享联盟·嘉兴 沈家雯 冯佳怡(实习)

“你先每天用两到三次,一周后再来复查看看。”8月13日14时,秀洲区王江泾镇振民中心卫生室里,一切秩序井然。非遗项目沈氏喉科散的代表性传承人沈如身穿白大褂,在诊室中一边与前来问诊的患者亲切拉家常,一边熟练地为他们把脉、测血压、量体温,并仔细记录身高体重,随后依据具体情况精准开出药方。

共享联盟·嘉兴

诊室外,带着小朋友匆匆赶来的大爷心急如焚地等着开药;特意从远处赶来的小伙正忙着换药;开好药的阿姨则眼巴巴地盼着沈医生亲自为她上药……在这方小小的乡村诊室里,沈如医生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编织着守护村民健康的温暖网络。

诊室里的“吹药”绝技:古法疗疾显奇效

“啊,把嘴张大,让我看看喉咙。”沈如医生手持手电筒,全神贯注地观察患者喉咙内的情况。“是慢性咽炎,给你配一点‘吹药’吧。”言罢,沈医生快步走进一个小房间,从抽屉里取出几个小药瓶,瓶中装着不同种类的中药。

他手法娴熟地将各种药品倒入药碾子里,开始细细碾磨。随着药碾子的转动,药香渐渐弥漫开来,直至药粉充分融合,沈医生才抽出一张牛皮纸,将碾好的药物小心地倒在纸上,认真打包叠好,递给患者,并耐心叮嘱:“每天吹两到三次,吹好后在喉咙里含5分钟,一个礼拜后回来看看效果。”

共享联盟·嘉兴

这时,一位阿姨需要现场“吹药”。只见沈医生镇定自若地往吹药器中放入少量药粉,左手用棉签轻轻引导,精准找到喉咙的合适位置后,右手轻轻捏一下吹药器,药粉便如雪花般准确落在患处。沈医生笑着介绍:“‘吹药’价格实惠,一次只要五块钱。一般一天喷两次,要是急性发作,一天就得三、四次。用药剂量等都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所以没办法让药厂批量生产。有的人吹了没几次就好了,又便宜又实用!”这神奇的“吹药”疗法,不仅为患者带来了便捷与实惠,更彰显了古老中医技艺的独特魅力。

七代传承的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守初心

沈氏家族从清中晚期开始就已经在南汇镇药店座堂行医,至沈祯祥行医时,沈氏喉科名气渐大。后来沈氏喉科传承至沈杏卿和沈银秋兄弟,其中沈银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直在南汇行医,解放后加入南汇联合诊所,上世纪六十年代诊所精简,回到村医务室当赤脚医生。传承至今,沈氏家族的非遗中医之路已经延续七代有余。

1994年,随父从医满十年的沈如,在父亲弥留之际毅然放弃经商念头,接力成为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从此,他扎根乡村,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

共享联盟·嘉兴

“来看病的很多都是附近的熟人,一传十,十传百,名声就传开了。不仅有桐乡、平湖的病人慕名而来,甚至还有一些从江西跨省过来的,都说唐家浜沈氏祖传喉科看病时间短,效果好。”沈如医生指着墙上挂的锦旗,脸上洋溢着自豪,“这位张先生饱受慢性咽炎折磨,之前去大城市做了手术,结果病情还是反复发作。后来到我这里,我用吹药配合内服中药,精心调理了大半年,现在病情基本稳定了。”

“我这药价格亲民,一次就5块钱。有人提过想买我的秘方,但我没答应。一来这些方子是祖辈传了几百年的,不是我一个人的私有财产;二来有些药得根据病人情况灵活调整,批量生产反而没了效果,我们这老方子可不能这么折腾。”沈医生坦言,家里传下的方子,大部分是公开的,例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如今都已录入电脑存档。

共享联盟·嘉兴

但有两样是沈家“口传心授”的宝贝:一种是外用散剂,一种是内服丹剂。两种药剂都采用祖传秘方手工制作,药方是不公开的。散剂是粉状药剂,直接通过吹管敷药在病人喉部,见效较快,一般隔天就能感觉到明显疗效,丹剂就是药丸,内服巩固疗效。这些祖传秘方,是沈氏喉科的瑰宝,也是沈如医生坚守中医传承的底气所在。

乡村诊室的一线坚守:守护健康不言悔

民和村地处王江泾镇东北片,村民外出务工居多,留守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儿童。为了既不耽搁远道而来的专科病人,又能把基本公共卫生做实做优,沈如几乎搭上了自己所有的时间。有时候,沈医生早上六点半便开始上班,忙得不可开交。由于长期高强度工作,每天傍晚他都感到疲惫不堪。“那也没有办法,晚上早点休息就好了。”沈如医生淡然分享道,“虽然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但总有些老人信得过我。前几天还有个西湖村的老熟人,上午特意来坐了半小时,说‘找你看病,聊聊天,心里踏实’。”

共享联盟·嘉兴

乡村医疗的巨大变化,沈如都看在眼里:卫生院从最初的三间平房扩建成如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前来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少年轻人饱受咽炎折磨,也纷纷选择来这里治疗。时光悄然流逝,前来问诊的人依旧络绎不绝。沈如匆匆喝了口水,又立刻投入到为病人开方子的工作中。“现在慢性病患者增多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周都要来调药,还有不少专门来看喉咙的患者。”作为乡村医生,沈如不仅专攻“喉科”,还要为当地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长期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

当被问及这些年最大的欣慰是什么时,沈如医生感慨地说:“就是听到病人说‘吃了你的药,舒服多了’。有个小孩咳嗽半年,在大医院看了都没好,我开了三副中药,孩子喝了就见效;还有位老人高血压,调理了一年,现在指标稳了。最开心的是,病人说‘还是你这法子管用’——这说明我的手艺没白学,祖辈的东西没有断。”

如今,沈如的儿子已经硕士毕业,从事中医工作,沈氏喉科未来的接力棒即将交到下一代的手中。

这位坚守在民和村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获得了2023年秀洲区级乡村工匠的称号。他的证书与奖杯,都和医疗器具、药材一起整齐地摆放在橱柜中,静静地看着诊室中人来人往,也默默见证着这份中医技艺的守护与传承。在沈如医生的身上,记者看到了中医人的坚守与担当,也看到了中医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相信在沈如医生及其家人的努力下,传统非遗中医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后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