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动态 > 杭州

9.9元体验一天,杭州市滨江区“老年日托班”上新

发布时间: 2025-07-09 11:52:53 来源: 潮新闻 作者 记者 金檬 通讯员 肖鳕桐 来斐

(原标题:《9.9元体验一天,“老年日托班”上新,网友:杭州终究还是太超前了》)

白天托管,晚上回家,一种新型的短托养老模式正在杭州逐渐兴起。最近,杭州滨江区西兴街道庙后王社区推出了家门口的老年“日托班”,在炎热的七八月,只要9.9元就能体验一天。

老年人的日托班是什么样的?怎样的日托形式更受“老小孩”青睐?记者走进了滨康乐龄中心。

7月8日上午9点半,乐龄中心二楼,欢快的广场舞音乐已经响起。刚做完晨检的老人们,坐在窗边,拼着拼图。

老人们正在拼图。记者 金檬 摄

“看看哪个是大拇指呀?”

“对喽!厉害!真棒!”

工作人员在一旁辅助,情绪价值给得满满的。

乐龄中心负责人黄兴宏告诉记者,来这儿的老人很多有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拼图能帮他们进行认知的康复训练。老人们一个个完成了手上的拼图,又进入了做康复操的时间。80多岁的来奶奶站在最前面带领大家做操:“头拍肩拍,头肩拍拍。”大家也跟着她,整整齐齐地做起来。

来奶奶带着大家做康复操。记者 金檬 摄

这一幕,让来奶奶觉得很熟悉。来奶奶曾经是一名幼儿园老师,经常带小朋友们做操,“一时间记忆好像被拉回到年轻的时候”。来这之前,来奶奶有一些认知障碍,子女白天出门上班,她独自在家,整个人都闷闷的。现在,乐龄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致说她是最活泼和最热心肠的“宝宝”。

“有些老人讲滨江这边的方言,我们听不太懂,来奶奶还给我们当翻译。”黄兴宏当着记者的面夸来奶奶。

来奶奶笑着说:“在这里毛好嘞,很开心的,每天唱唱歌,跳跳舞,还能和大家聊聊天,比家里热闹多了。”

上午的运动康复活动结束,下午还有一场文娱活动。这里每天的活动都不一样,比如夏天会做扇子等手工,还有烘焙、绘画等等。乐龄中心二楼一角,就摆放着老人制作的各式各样手工和绘画作品。

老人们制作的手工作品。记者 金檬 摄

特别的定制课也很受欢迎。很多老人对手机感兴趣,但不太会用,工作人员可以给他们上“手机课”。有人学会了手机购物,还有人每天投屏孙子孙女的照片和大家分享。这里就像一所专属于老人的幼儿园和游乐场。老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得到照护,还能找到“搭子”,获得陪伴、社交、文教、娱乐等情绪价值。

当天日托的老人有两名,其他的有短托或常住的,每个人都可以灵活安排“托管”的时间。

来日托的都是哪些老人?

黄兴宏说,很多都是子女要上班,老人白天没人管,尤其夏天比较热,一些失智、失能的老人独自在家,子女不太放心。他们基本上午9点送来,下午5点接走。

“有位90多岁的老人因患阿尔兹海默病,一个人在家时,把电热水壶放在了煤气炉上,好在子女通过监控及时发现。”黄兴宏说,后来子女把老人送来“托管”,一开始老人不太乐意,觉得自己是被送进了养老院,慢慢地,她就喜欢上了这里。“照顾老人,身心都很重要,老人就像小孩,需要被鼓励、被哄,也要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奶奶们聚在一起聊天。记者 金檬 摄

“日托班最早就是受托儿所的启发,老人可以在这里上课、休息、用餐,大家不会觉得在这里是被‘圈’起来,而是其乐融融地在一起的感觉。”庙后王社区工作人员说,辖区老年人占比30%以上,尤其是认知症老人有日间照护的需求,这也是探索在地养老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记者手记

9.9元带来的温度和改变

老去不可避免,每个人都会老去。

一些变化在老年日托班里发生着。有的老人学会了用手机或是制作一件精美的手工品,成就感满满,有的老人从一言不发到现在每天和“老姐妹”唠家常,开朗了很多。

让人感动是工作人员说的一个小细节,有位80多岁的奶奶每周都要去一次理发店,吹一头大波浪。

这里的每个人都穿得清爽干净,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奶奶们爱美的心,无论几岁,都像十八岁。

所谓老有所乐,或许就是守护每一份“老小孩”的尊严和好奇,让他们在老去的一天天里,依然能触摸生活的饱满热度。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