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动态 > 湖州

解码南浔区善琏镇共富模式之一
激活文化基因 青年人在乡村逐梦

发布时间: 2025-07-08 12:09:00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杨斌英 王晨曦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一年。在浙北,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一场关于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善琏,这座浸润着千年湖笔文化的小镇,文化的脉络贯穿于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立足自身深厚的文化特色与优势,善琏镇积极响应南浔区委“1391”工作部署,围绕青年入乡、历史经典产业、研学三大核心板块,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探寻共富新路径。

梦想铺纸、实干落笔。看如今的善琏,如何把共同富裕一步步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

青年人集聚乡村 南浔区善琏镇供图

日前,走进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白墙黑瓦的农房开了一家麦琪萝丝亲子俱乐部,历经百余年的老窑、蚕房成了陶艺馆、咖啡屋、会客厅……毕业于北京大学的“95后”黄彬彬,3年前“摇身一变”,成了窑里村运营主理人,带着11名年轻人在村里开启“奇思妙想”。

近年来,“青年入乡”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高频词。善琏镇,正以一系列创新实践诠释着这场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着眼“五创”

打响青年入乡品牌

夜幕降临,南浔区善琏镇含山禅院在灯笼映照中暗影摇曳,18位身着古装的剧本杀爱好者穿梭在大殿与回廊间找寻暗语。这是“00后”青年侍旭泽带领的杭州侍承文化学生青创团队系统开发的“含山谜局·两天一夜古风实景剧本杀”,上线首周订单已排至8月底。

“我们想用Z世代的语言,把蚕桑文化、运河故事变成可参与的叙事。”侍旭泽是浙江工商大学商学院的学生,也是一名正在创业的青年,含山剧本杀项目是该团队开发运营的独立项目。

数月前,大运河边上充满“文化味”的善琏湖笔小镇吸引了他和团队的目光,于是,侍旭泽成了善琏镇新签约的“青村合伙人”,和当地村庄、景区开启深度合作之旅:含山村提供历史建筑作为天然剧场,景区运营方保障古建筑安全与动线设计,青创团队则专注内容研发——三方形成可持续的“运营分成+文化增值”合作模式。“我们聘请村里老人担任民俗顾问、返乡青年化身NPC演员,反哺乡村经济发展。”侍旭泽介绍。

侍旭泽与乡村的故事,是善琏镇“青年入乡”浪潮的缩影。近年来,这座以湖笔闻名的小镇,着眼研创、文创、艺创、数创、农创五个方面,通过构建“青年共创+双向奔赴+兴乡众创”的青创模式,吸引超1000名农创客参与乡创,招引水漾窑里、众安文旅等9个青年团队,落地青创项目和业态56个,打响“善琏有梦,青春有为”的青年入乡品牌。

抱团经营

青年扎根乡村

青年牵手乡村,激活了小镇的多元潜力。窑里村是南浔区最南端的小村庄,临水而居,干净、秀气,有浓郁江南村韵,但整体发展不出挑。“我们前期投入大成本整治改善村庄环境,但苦恼于如何把美丽风景转化成美丽经济。”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明发直言。

当前,以共同富裕为方向,中国正通过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浙江,村庄环境与产业空间优势凸显,让不少年轻人将创业就业目光投向乡村。黄彬彬与窑里村就是“一见钟情”的。她和团队住进了窑里后,在与村民的交流中一步步梳理和总结着村庄发展的方向,围绕窑里本土蚕桑文化、运河文化和布袋村资源做出深度开发,依托底蕴丰富的千年古窑文化重新梳理整村游线,科学有效地整合全域资源,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民俗体验场景。

窑里村现在并非单村作战,而与周边五个村形成片区组团,定位就瞄准“长三角乡创聚落”,目前已招募向上文旅、莳光之礼等多个青年团队开展整村运营,创新农房爆改、艺创驻村等活动模式,吸引20余名艺术家接续驻村创作,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青年成为“云村民”。同时推出99元“一揽子”通玩套票,串联片区内“非遗研学—田园休闲—亲子度假”等农文旅业态。

文化为媒

乡村留住青年

当然,为了留住青年人,善琏镇也拿出了自己的“诚意”——小镇以“善琏青创小镇”支持政策,提供创业扶持;学术界输送非遗传承导师,开设运营课程;企业则导入市场化经验。这种“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机制,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青年到来,其中“Z世代”占比达65%以上。

含山风景区成了含山未来合创谷,短短半年冒出了近10个时尚业态,北区有剧场、国际艺术研培、茶咖食宿;南区以蚕花娘娘数字IP为主题,打造了国学院、低奢民宿及配套等。其引入的运营团队负责人吴孟君毕业于浙江大学,主理人之一闵冠毕业于哈佛大学,成员都是“90后”“00后”。

创意与传统的碰撞,给这个小镇带来了新的活力。善琏镇以湖笔文化为媒,青年主导、资源整合、政策扶持三管齐下,形成青年入乡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让传统文化成为吸引年轻人扎根乡村的精神纽带,让青年人用创新思维为古老文化注入新活力,让政府为青年创业提供全方位保障。

善琏镇相关负责人透露,2024年善琏镇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8个村突破200万元大关,其中由年轻创业者主导的项目贡献了85%的文旅消费增量,印证了其青创模式的实效。

(2025年07月08日,《浙江日报》00011版:专刊)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