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之江新语》体悟“实”的三重境界
《之江新语》中232篇短论如星火璀璨,而“实”字恰似贯穿始终的生命线。其中专论“实”的文章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实践哲学体系,从“深、实、细、准、效”的调研箴言,到“既重务实,又善务虚”的辩证哲思,无不将“实”字奉为圭臬。这“实”字绝非平面的标签,其内蕴着层层递进、境界分明的三重深意:由察实情的基础境界,到出实招的实践境界,最终升华至得实效的价值境界。每一重境界,都是对为政者思想境界与实践能力的深刻锤炼。
俯身躬行察实情:实之根基
“实”的第一重境界,在于“察实情”,这是谋事之基、成事之始。它要求为政者必须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真正掌握事物的原貌与本质规律,摒弃浮光掠影与主观臆断。唯有根基深厚,方能枝叶繁茂;唯有察得实情,方有后续的务实之策与惠民之效。此境界乃“实”之基石,是脱离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根本前提。
听实话。“实情”首先源于“实言”。领导干部必须怀揣真诚,创造让群众敢讲、愿讲、能讲实话的环境,尤其要警惕并破除“报喜不报忧”的积弊。《之江新语》多次强调要“听实话”“讲实话”,这要求为政者不仅要有倾听的谦逊姿态,更需有直面问题、接纳批评甚至逆耳忠言的胸襟与勇气。唯有广开言路,兼听则明,才能穿透层层“信息茧房”,触摸到最本真的社情民意。
摸实情。获取实情不能止于听闻,更需“身入”与“心至”的深度调研。开篇短论即为“摸实情”提供了方法论指引,要求透过“深、实、细、准、效”把握规律。呼吁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始终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这要求为政者摒弃“被安排”的调研,真正“轻车简从”,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眼睛发现问题,用心灵感知冷暖,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丝剥茧,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趋势。
辨真伪。听来的信息、看到的现象,仍需经过“实事求是”原则的严格检验。在《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中告诫我们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辨别真伪的锐利武器。它要求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独立思考,避免被表象迷惑或被错误导向左右。唯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确保所察之“情”是真材实料,为科学决策奠定不可动摇的基石。
担当作为出实招:实之践行
“察实情”是前提,“出实招”则是关键的行动转化。这是“实”的第二重境界,核心在于将认知转化为符合实际、能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具体策略与方法。它要求为政者具备担当精神与务实智慧,不尚空谈,不搞花架子,精准施策,狠抓落实。此境界是“实”字从认知层面向实践层面的伟大飞跃。
谋实策。任何政策与举措的生命力,皆源于其根植于现实土壤的程度。《之江新语》强调领导干部要“讲真话、报实情,不夸夸其谈、不脱离实际”。这为“谋实策”确立了根本遵循。实策之“实”,在于其目标设定基于真实需求,路径选择符合客观规律,资源匹配契合现实条件。它要求决策者必须以深入调研掌握的“实情”为依据,进行严谨科学的分析研判,确保政策方案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空中楼阁”式的规划。
勇担当。“出实招”往往意味着迎难而上,触碰矛盾。这需要为政者具备“敢于坚持原则和立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硬脊梁、铁肩膀。《抓而不实,等于白抓》等篇目直指落实不力的要害。真正的“实招”,必然要求直面发展中的顽瘴痼疾、改革中的深水险滩,敢于动真碰硬,不回避、不推诿、不懈怠。唯有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担当,才能推动实策落地生根,破解难题,打开局面。
重落实。再好的蓝图,离开落实终是镜花水月。“出实招”的最终检验标准在于是否“抓落实”。《抓落实如敲钉子》强调,决策部署作出以后,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
这要求我们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钉实钉牢。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每一项实招都能从文件走向地面,从规划变成现实,产生实实在在的推进力。
为民造福得实效:实之旨归
“察实情”“出实招”的最终指向与最高境界,在于“得实效”,即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实效之“实”,体现在群众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在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上。此境界是检验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终极标尺。
群众满意。《之江新语》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实实在在让群众满意”。“得实效”的核心要义,即在于所做的工作、所出的政策是否真正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是否切实增进了民生福祉。群众的笑脸是最大的政绩,群众的评价是最高的奖赏。任何工作,若不能最终转化为人民可感可及、实实在在的利益,无论过程如何“轰轰烈烈”,都背离了“实”的初衷,失去了存在的根本价值。
发展实绩。“得实效”不仅关注当下,更着眼于长远和可持续。它要求为政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追求经得起时间淘洗的“潜绩”与“实绩”。《求真务实要出实招》等文章蕴含着对短期行为、形象工程的深刻警醒。真正的实效,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有利于夯实长远发展基础、惠及子孙后代的实绩。这要求摈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创造真正造福一方、泽被后世的发展成果。
作风清实。“得实效”的持久保障,在于营造风清气正、崇尚实干的政治生态。《之江新语》将“工作作风上求真务实”作为“实”的重要内涵,要求“简化公务接待”“脚踏实地、踏实工作”。领导干部带头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示范和引领,能有效带动整个社会风气向实向善。这种清朗务实的作风,能有效压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生存空间,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升治理效能,为持续“得实效”提供源源不断的政治动能和生态保障。
“实”字三重境界如三重天地:俯身察实情,方能在尘世间扎根立足;挺膺出实招,才能在激流中击楫勇进;最终为民得实效,才可于苍穹下成就至臻价值。这境界层层升扬,正是为政者修为与功业的真实阶梯。新时代的征程呼唤更大作为,唯有将“实”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察实情为基,以出实招为径,以求实效为归,我们才能穿越历史的三峡,在时代洪流中铸就经得起人民与历史检验的不朽功业。
(作者为浙江开放大学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