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走出的他,要用科技把农业做到“顶尖”
(原标题:《创业者新传·变革者⑩丨农村走出的他,要用科技把农业做到“顶尖”》)
在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大厦,记者见到陈渝阳时,这位70后董事长正在落地窗前凝思。黑框眼镜、藏青POLO衫,典型的科技创业者气质。
两个月前,他带领六百余员工迁入这座3万平米的现代化办公楼。比物理空间迁移更深远的,是他心中那条从“泥泞田埂”通往“智慧云端”的征途——
千年农业,靠天吃饭,大水漫灌。这位诸暨农家走出的浙商,决心用科技重塑农业的筋骨。托普,英文TOP的谐音,既寓意“做到顶尖”的雄心,也蕴含陈渝阳创业的初心:用前沿科技托起普通农民的未来。
从怀揣理想的农学毕业生,到获得238项国家专利、401项软件著作权、12项科技进步奖的中国智慧农业龙头掌舵人,他的路,越走越宽。
用数据“开荒”
盛夏,与炎热一道“解锁”的,是“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的“双抢”农忙。富阳新桐乡,黄金仓农事服务中心内硕大的电子屏上,托普云农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高效运转,各路数据跳动,显示着田头实时状态。
无人机巡田实时上云,虫情测报灯自动诱捕害虫,智能灌溉系统按需启动,各式农机调度直通农户手机。这片综合集成各类智慧农业前沿技术的千亩“数字大田”,是陈渝阳的最新力作。
陈渝阳记忆里的“双抢”,是烈日下父母操劳的背影,是锈迹斑驳的农具,是汗水湿透的粗布衣衫。它们,成为陈渝阳创业的原动力。
如今,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浙江乡村大脑、吉林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桐乡田保姆、仙居亲农在线……鲜有人知道,国家和各省市县近年交出的多个智慧农业“得意答卷”,背后都指向托普云农,指向陈渝阳。
在千行百业涌向数字化的一片喧闹里,农业显得格外“冷清”。只有身处其中的业内人士和行业观察者们清楚,他的托普云农,是中国智慧农业“原住民”。
十年前,当“托普云农”四个字第一次出现之时,田间地头,有许多积灰闲置或仅仅流于展示的先进设备。拒绝一切华而不实的陈渝阳,一语道破背后痛点:“数据离散非标化,它们是一盘散沙。”
让设备和数据在田间地头真正“跑”起来,必须落地农业物联网、打造各式信息化平台。彼时,业内几乎没有先行者可参照。陈渝阳只能带领团队一次次去行业之外的工业等领域学习借鉴。
“破题难度,等同开荒。”他这样形容。原来,农业生产相比工业更复杂、细致、多变,陈渝阳携团队不厌其烦地试验、调整、推倒重来……
摸爬滚打之中,实用、流畅、匹配各式农业生产场景的数字化流程体系,一套接着一套落地。公司利润和规模也随之突破发展瓶颈,迎来昂扬向上的新“拐点”。
“智慧农业不是独奏曲,而是交响乐。”爬坡上坎之时,脚始终踩在农田,好学的眼光却从未停止向外看。这场田间地头的数字“交响乐”中,陈渝阳给托普云农设定的角色,是协调各方的“指挥”。
渐渐地,陈渝阳变得爱交朋友了。他提出“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将全国超1000个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科研院校、上下游相关企业陆续纳入托普云农的智慧农业生态版图。
托普云农在杭州的新总部大楼。受访者供图
改变农民手中的农具
黑龙江甘南的向日葵基地、金华浦江的葡萄大棚、兰溪杨梅山地农场……陈渝阳在全国拓开了智慧农业多场景规模化试验——
各式传感器与智能终端采集海量数据,通过物联网归集于云端“大脑”,以能精准识别8800余种害虫和70余种病害症状的“见虫”为代表,十余种数据处理模型在此驯化,多环节辅助决策。
这般鲜活灵动的“智慧农业王国”,不是一夕建成的。
2001年从浙江大学农学院种子工程专业毕业,陈渝阳进入浙江农资集团,坐着绿皮火车往全国跑业务。他发现:国内农业仪器几近空白,高端设备清一色依赖进口,价格昂贵、操作复杂,许多科研单位连种子计数这种基本操作都不得不靠人工。
“变革农业,仪器必须先破壁!”他放弃“铁饭碗”,携爱人和三两同窗共同创办托普仪器(托普云农前身),并立下铁律——核心产品必需自主创新。
他身上有科技工作者破壁攻坚的“倔强”,兼具创业者的“敏感”。
彼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施行,在农业产业链最前端“种业”掀起发展高潮。深夜的研发室,常听到他与工程师争论技术参数的声音。很快,凭借一批出色的种子检验设备,陈渝阳叩开市场大门,攒下第一桶金。
更大的市场在生产端!他决心变革万亿亩农田、建立庞大的智慧农业系统。第一件事,便是改变农民手中的农具。
“一用设备我就知道,陈总是懂农民的。”衢州江山峰田家庭农场主陈彦福是托普云农的忠实用户。
环境监测仪、土壤养分仪……这位浙江早稻和双季稻最高亩产纪录保持者的“高产百宝箱”里,今年又多了“称手”新武器——
“心里没底时,拿着它去抓片叶测一测,就知道这季稻营养是缺乏还是过剩,然后调整策略,精准有效地施肥。”陈彦福握着一把手掌大的植物营养无损测定仪说,日本产的同类仪器售价近两万元,而托普云农这款国产机则不到两千元。
“农民爱用,才是真成功。”陈渝阳反复叮嘱研发团队。十七年来,这样的新农具,托普造出了上百种。
2015年,托普仪器更名“托普云农”,面对公司发展“七年之痒”,陈渝阳提出“硬件与软件高度协同,信息技术与农业专业深度融合”的“双轮驱动”战略——
持续研发新农具“硬件”的同时,勇闯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中台、垂直大模型等“软件”开发新赛道,输出成套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2024年,托普云农的智慧农业项目收入超2.94亿元,比智能硬件设备收入多出1亿余元,成为增长主引擎。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渝阳。受访者供图
用中国数据“跑”出农业新模式
“保有突破舒适区的勇气,才会迎来下个向上的拐点。”陈渝阳爱穿运动鞋,一得闲就去跑步机上挥汗如雨。这位人到中年依然精瘦的老板眼里,在跑道上与痛苦共舞,能帮助自己锤炼勇攀行业高峰的心性。
2024年10月17日,深交所的钟声为托普云农鸣响。这家公司在17岁时迎来高光时刻,掌舵人陈渝阳却说:“农业创新需要长期主义,现在才是真正攀登的开始。”
当下,植物表型采集分析技术融合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植物生理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学科,被称为现代农业科技的战略制高点。公司上市后,陈渝阳干了件大事: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同组建“农业生物表型产业研究院”。
目前,双方正携手建设全国最大、标准统一的植物多源表型数据库,同步研发植物表型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智能育种大模型,以期做到基因配对与栽培措施的精准数字优化。
“当今中国正举国推行‘AI+’发展战略,DeepSeek等全面开源的大模型带来AI平权,将撬动千行百业智慧发展的杠杆。”陈渝阳非常兴奋。
陈渝阳(左五)带领团队去日本考察时期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以往每年都走出国门考察学习,陈渝阳为日本小规模却极致高效的“精细农业”、荷兰引领全球的温室“循环农业”、美国规模巨大的机械化“精准农业”而惊叹,也总为技术壁垒而惋惜。
“AI平权让‘我见即我能’成为可能,即便实现路径不同,也能通过多元多模态的大数据模型,在多样化的大量实践中,用中国数据‘跑’出属于自己的先进模式。”陈渝阳信心坚定。
今年,托普云农新推出头顶草帽、脸庞年轻的新农人形象AI智能体“问稷”,集成9大类53项算法模型,通过手机或AR智能眼镜,农民就能看到它。无人机、机器狗等新农具根据它的指令施肥、喷药、除草,整块农田精密运转,高效而充满生机。
托普云农在诸暨的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受访者供图
下一步,托普云农将分享生态体系技术资源,打造覆盖农业全产业链、云边端融合的开源人工智能底座平台,流通更广泛的数据,向更高级的智慧进阶。
采访结束的第二天,陈渝阳就乘坐飞机去往欧洲,在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开启为期十天的现代农业考察。博采众长,他决心布局打造多种“AI+”垂直农业大模型,让创新光芒照亮每一寸耕耘的土地。
他说,理想中未来人机高度协同的田野图景,会像《富春山居图》一样美丽壮阔,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