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动态左

鼓口袋富脑袋 塘河粮仓文明乡风示范带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发布时间: 2025-07-29 16:06:04 来源: 潮新闻 作者 记者 项锐

“入目皆美景,一步一文明。”日前,12支省内外高校实践团队共114名高校青年,齐聚平阳县昆阳镇“大上林垟”片区,该镇鸣山村给这群学子留下深刻印象。

黑瓦白墙、水车喷泉映入眼帘;百年古榕树下,鼓词声抑扬顿挫;临水的路边商铺满街,由老屋改造而成的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婚礼基地,以及陶艺、蛋画等非遗工作室分布其间……“走进鸣山村仿佛走进了江南水乡。”学生们纷纷赞叹。

鸣山村。受访单位供图

然而,以前的鸣山村却是一副“脏乱差”模样。近年来,昆阳镇以塘河粮仓文明乡风示范带创建为载体,带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鸣山村、上林垟村、湖屿村、官岙邸村、万金村,示范带上的五个行政村均实现环境大变样。

乡村“颜值”日新月异,游客纷至沓来。碧水环绕,美景入画。在昆阳镇湖屿村,河流穿村而过,两岸绿意盎然,在蒙蒙细雨中自由摇曳,水面上偶有水鸟掠过,碧波荡漾……依山傍水的田园乡村风貌使得湖屿村成为平阳县的新晋网红打卡地。记者在湖屿村看到,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沿河漫步拍照留念。

湖屿村。受访单位供图

文明乡风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推进移风易俗,正是铸魂的内在要求。塘河粮仓文明乡风示范带各村将文明新风、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对移风易俗工作进行监督规整,又通过积分兑换等新方式推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上林垟村两委为破“人情面子”,召开专题会,执行婚事新办制度,带头废除私下给红包的习俗,严格执行移风易俗改革新规。如上林垟村全村1650人签订《移风易俗倡议书》。

上林垟村。受访单位供图

近年来,示范带上各村“红白事”纷纷瘦身,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得到遏制,文明新风正在潜移默化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哪里有榜样,哪里就有新气象。塘河粮仓文明乡风示范带通过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提高大家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黄昏时分,鸣山村村民小金揣着一本笔记本往村里礼堂赶去,他正要去参加道德评议会。路上,他有些急切地说:“这次道德评议会,村里的道德典范会向我们分享村里近来发生的好人好事,他说得很生动,我很爱听,几乎每期都会参加。”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小金的家庭今年被评为“文明家庭”,有了这一荣誉的激励,他参加道德评议会的激情更盛了。

文明乡风示范带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湖屿村每户村民家门口都有一个专属“百姓码”,户主扫码,可查看村情动态,参与各类活动、公共服务;乡村管理者扫码,可查看户主需求,完成救济帮扶、人口管理、网格走访等不同场景。据介绍,以“百姓码”为依托,一方面让村民更便捷地享用居民会客厅、少年宫、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阵地的各类活动以及慈善志愿服务等,另一方面也能广泛发动和引导群众参与到村务监督、村社治理中来,真正让文明示范带成为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民心工程。

全国文明村、国家3A景区、全国民主法治村、省非物质文化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村……几十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纷至沓来,文明乡风正在塘河粮仓文明乡风示范带上蔚然成风。

文明乡风赋能乡村振兴。在文明乡风示范带创建中,按照“一村一特色”要求,各村深挖当地传统文化,走出一条“古村+非遗”“文化+旅游”的全新发展模式。如千年古村鸣山村,打造良好的村庄治理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与塘河水乡风貌,通过打造“非遗+文旅”模式而焕发生机,假日均游客量20000余人;湖屿村近两年依托稻虾共养、哈林野奢卡丁车两大“爆款”项目,引得市民纷纷来打卡;官岙邸村发展全域研学旅游,2024年接待研学游客17余万人次,年营业额近2000万元,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20多万元。

文明乡风正吹靓和美乡村。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