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动态左

双拥热潮涌之江

发布时间: 2025-07-28 10:21:19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万笑影 张卉卉 刘希金 李腾

“洪湖双拥社区”军娃儿童节。图片由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供

驻浙某部队军营开放日。图片由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供

温州“瓯越双拥情·共筑强军梦”八百行动。图片由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供

慰问驻训部队专场文艺晚会。图片由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供

海训官兵为临时借住学校学生作板报赠言。图片由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供

双拥主题广告宣传。图片由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供

部队临退伍老兵“告别第二故乡”活动。图片由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供

“战舰与城市”双拥主题活动。图片由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供

衢州“向阳花开”军人子女夏令营。图片由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供

又是满堂红!

在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中,我省20个市、县(市)入选,数量再创新高,这也是我省连续第四届实现11个设区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满堂红”。

浙江,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一方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深厚土壤和历史积淀的红色热土。

近年来,我省全面提高新时代双拥工作水平,不断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共同把强国强军事业推向前进,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凝聚强大力量。

高位推动

爱国拥军强担当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

2004年至2024年,从首次以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的意见》,到再次高规格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浙江双拥工作的意见》,并配套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浙江拥军支前和社会化拥军工作2个实施意见。

传承,创新。

在浙里,不变的是对双拥工作一如既往的重视和支持。我省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构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八大体系,确保高起点筹划、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运转、高质量落实。

迈进新时代,初心不变,站位更高。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双拥工作总结大会,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持续擦亮双拥工作“金名片”,一系列关于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军人子女教育优待、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军供站建设发展等拥军政策举措陆续出台……持续为双拥工作创新发展注入深厚力量。

强省不忘国防,致富不忘双拥。从烽火硝烟中一路走来,平时服务练兵备战、战时参战支前这一优良传统的生命力,在浙江赓续绵延。

聚力强化服务备战能力——

从训练场建设到战备通道改扩建,从军警民联防到营区建设,近年来,金华从资金到用地,全力支持部队建设及战备设施改善提升。

“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部队最缺什么,支前就准备什么。”

浙江近年来以统筹全省军供“一盘棋”、编织保障力量“一张网”,为备战打仗军供体系建设理念,创新性开展为过往部队提供优享惠军套餐、优享临时休整、优享来站住宿、优享交通中转换乘、优享食品代购、优享崇军礼包、优享个性化保障等军供“七优享”崇军服务,有效助力部队练兵备战。

雪域高原,看到修葺一新的厕所、自带保温效果的水箱,驻西藏某部队战士们脸上的笑容挡也挡不住。这一幕,源自宁波市拥军项目实施之后。

据统计,我省先后有5座城市开展对口援建边海防基层连队工作,投入资金已达2500万元。

营造崇军拥军社会风尚——

在台州,32个双拥公园、24条双拥示范街、23条“拥军公交专线”,将双拥文化渗透到城市方方面面;红色电影《碧血黎明》、电视剧《冰雪尖刀连》、大型乱弹现代戏《我的大陈岛》、大型双拥舞台剧《最幸福的人》,丰富文化拥军的形式与内容。

近年来,我省全面推动“军人荣誉墙”进入文化礼堂、中小学、城市公园,常态化举办“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评选活动,创新开展“一地一品牌”“百城百名片”等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全国首创向新兵赠授“从戎之剑”仪式……日益浓厚的爱国情怀与崇军意识,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多方合力

拥军优属暖人心

沈玉鑫是湖州某部队去年随军的军嫂,初到部队时一心想回老家。但如今,她每天都会去“双拥社区”转一转:“现在我生活得很开心,部队就是我的家。”

去年,湖州市在某部队营区打造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的“双拥社区”,将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引入部队,每年投入固定运维资金,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把拥军服务真正送到军人军属家门口,“双拥社区”如今已成为军人的放心站、军嫂的加油站、军娃的欢乐站。

把最可爱的人挂在心上,动真情、办实事,是浙江人民矢志不渝的坚持。近年来,浙江接连开展全省拥军优属“百件实事”和社会化拥军“百家成绩突出单位”评比等工作,广泛征集驻浙部队需求,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连续20年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全面实施现役义务兵父母每年享受政府免费健康体检服务;推广随军家属就业“互联网+灵活劳动”服务模式;组建浙江省八一学校,实现军人子女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质的飞跃。

——挂牌成立浙江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园,探索省市县三级联动培育孵化军创企业;签订《长三角地区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工作一体化发展合作意向书》,推广转业军官和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网上选岗”工作至全省33个市、县(市、区)。

——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先发优势,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军人入伍、服役、退役、就业、优待等全过程事务“闭环管理”,让服务保障更有温度,崇军拥军更有力度。

军人身许国,全民尊其家。浙江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服务部队、尊崇军人聚焦,推动新时代社会化拥军工作蓬勃发展。

行业带动,提升社会化拥军效力。在杭州,浙大邵逸夫医院、杭州口腔医院等10 家综合医疗机构推出退役军人就医无感优先、费用优惠减免等服务。在宁波,大榭岛八一八爱国拥军联合会内的医生、教师、社工、律师等会员,为驻地军嫂、军人子女开展就业、就医、就学等全方位帮扶。

全民参与,凝聚社会化拥军合力。在义乌市五爱社区“拥军一条街”,80余家商户店内都设有一块“拥军联盟”牌匾,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可享受相应折扣优惠和专属服务。在舟山市定海区的街头,一支挂着“慈善拥军车”标识的出租车队,10多年来坚持为军人、军属提供优惠或免费的用车服务。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深入推进军队人员、退役军人就医、乘车优先,公共交通、国有景点免费、优惠等政策落实;广泛成立148个拥军社会组织,在退役军人事务、民政等部门指导下,成系统推进拥军工作……全社会崇尚英烈、维护军人职业尊崇的浓浓氛围和点滴行动,汇聚成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如磐伟力。

双向奔赴

共富路上鱼水情

周末,跟随如织的游人,走进温州市洞头区北岙街道海霞村。眼前用当地原石搭建的一排排石厝,高低错落,别有一番景致。漫步其间,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从资源匮乏、人口流失的小渔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海霞村的蝶变,离不开军分区的结对帮扶。军地以深入推进“千万工程”为牵引,充分发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诞生地效应,将村里保留的100多栋石厝,修葺改造成包含红五星、革命标语、民兵战斗场景等红色元素的海霞主题民宿,探索红色文化与旅游要素深度融合,推动海霞村全面振兴。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血脉相连。

仙居县埠头镇十都英村,是“浙八味”中药材主产区,曾受散户经营模式制约,产业规模小、主体弱、链条短等问题突出,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益上不去。

省军区定点帮扶后,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后,引进中药企业、整合零星种植户,以村企合作模式打造药材种植基地;开发中药香囊、中药茶饮等衍生产品,以规模化、高附加值优势,让中草药种植成为兴村富民的良方。

去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1万亩,产值2.6亿元。预计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6万亩,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生产主体超300家。

军民齐携手,奋进共富路。我省军地联合推出赋能产业升级、参与乡村振兴等“八大行动”,累计实施440余个帮扶项目,横跨浙冀川鄂黔6省建成107个农村文化礼堂、3所“八一爱民学校”。

在浙里,有岁月静好时的默默守护,也有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

近年来,驻浙部队在防台防汛抢险救灾等任务中,闻令而动、争分夺秒、全力奋战,开辟空中救援通道、精准投送救援物资、快速转移被困群众、紧急救助受伤人员……累计出动兵力超100万人次。

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全省33万余名退役军人、6700余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保障一线,开展各类志愿服务46.3万人次。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

宁波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嘉怿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客葬异乡英烈回家”志愿服务项目,建起4万多位烈士的信息数据库,为1631位烈士找到家人;背起理发箱,踏上蜿蜒崎岖山路,为驻地部队官兵义务剪发这条路,乐清市柳市镇岐头二村村民王慈英一走就是38年,在她的影响下,家人、村里人也纷纷加入拥军队伍;从14岁为驻扎在山顶的解放军官兵送菜开始,60年来,丽水市莲都区峰源乡正岙门村村民叶美英磨烂了100余双鞋子,挑坏了20多根扁担,走过了6万多公里的山路;金洲集团董事长俞锦方始终不忘绿色军营的培养,每年积极选送优秀员工参军入伍,出资建设国防园……

一次又一次的双向奔赴中,讲不尽的双拥故事,道不完的鱼水情深。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之江大地,一曲曲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时代双拥赞歌正在深情演绎,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伟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5年07月27日,《浙江日报》00012版:专版)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