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车三百辆,步行两万步,女单车"指挥官"有个心愿
(原标题:《我的高温日志丨挪车三百辆,步行两万步,女单车"指挥官"有个心愿》)
夏日昼长,清晨7点天色就已亮了大半。潘景丽在贴身T恤外边套了件防晒衣,又顺手取了反光工服马甲,加快脚步向楼下走去。
“再过半个小时,早高峰就开始了。我们要检查各停车点共享单车的数量和摆放情况,便于大家出行。”
潘景丽是滴滴青桔单车的运维员。当上班族们扫码解锁那些整齐停放的共享单车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车辆是如何被潘景丽和她的同事们摆放妥当的。
杭州连续晴热的高温天里,他们依旧守在一线,用晒得黝黑的臂膀维系着城市出行的毛细血管。
潘景丽在挪车。记者 施雄风 摄
挪车两三百辆
女单车运维员的日常
7月17日上午8点,太阳的威力渐增,记者在西湖区同顺街和荆长路口见到了潘景丽,她正忙着把路边的共享单车摆放整齐,额头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以这个路口为原点,南北方向的多个街区都在潘景丽的管辖范围内。“这一块的住宅小区多,写字楼也不少,再加上地铁口带来的人流量,早晚高峰期间共享单车的使用率非常高。现在,第一波高峰已经过去了,我要整理好车辆,并及时把缺车的点位告知同事。”
潘景丽做共享单车运维员一年半,早就对周边的人流动向了如指掌,干完手头的活,她带着记者直奔另一个路口。到了一看,这里的不少共享单车果然都歪歪斜斜地停放在路边。
潘景丽归位的车辆。记者 施雄风 摄
“我们运维人员要做的就是将被留置在停车区域外的车辆停放至合适的位置,再把所有车辆整理排列。这样既能保持路面的整洁有序,也能方便下一位使用共享单车的人。” 潘景丽迅速踢开单车的脚撑,双手扶着龙头来回移车,只七八分钟时间,停车区域归位有序。
天太热,潘景丽脸上已有少许汗珠滴落。她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般不会扫码开车锁后再移车,“车子其实不算重,但一天挪上两三百辆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走,我们出发到下一个地方去。” 潘景丽朝记者摆摆手,大步向前走去。
一天2万步打底
简单的动作里也有细心的关照
由于大多数停车区都挨得比较近,潘景丽一般靠步行在城区穿梭,这样还方便随时腾出手来推车。她走路的速度很快,记者好几次都差点跟不上。
“一天大概要走将近两万步,也就是十几公里,硬是练出了这走路的功夫。” 潘景丽上的是白班,工作时间从早上7点到下午3点,之后又有其他同事接替,这中间,她要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来回巡查。
潘景丽边走边说,运维员的工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也有些学问在里头。“比如说这车辆间的间隙该留多少才合适?太紧了,取车费力,太宽松,一个停车区放不下几辆车。”在一个小区门口,她又把移车的动作重复做了好多次。记者从排成列的单车中取出一辆,果然丝滑。
潘景丽在清理车辆。记者 施雄风 摄
“除了这些小技巧外,我们还要记录和思考,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出现散乱车辆的可能性最高,熟悉了就会事半功倍。另外,还需要几分细心。”说话间,潘景丽在一辆共享单车前停了下来,从工具包里掏出了除胶水和铲刀,“像这些‘牛皮癣’小广告,我们要时刻提防。下雨天,也要备块吸水的布在身上,雨停之后及时把车座擦干。”
摆过早点摊也做过家政
“没有不辛苦的工作,付出才有回报”
在跟着潘景丽巡查的一个多小时里,记者的后背完全湿透。潘景丽说,在夏天,这是常态,公司给配了冰袖、帽子、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的用品,10点钟之后,早高峰也会慢慢散去,他们可以得空在树荫下休息一会。
“没有不辛苦的工作,付出才有回报。”潘景丽今年36岁,成为一名运维员之前干过家政,也摆过早点摊,“我的皮肤就是在摆摊的时候晒黑的,现在做了运维员,也不指望能白回来了。”
她说,选择成为一名运维员是因为可以得到相对稳定的薪水,她老家安徽,现在和老公两个人在杭州打拼,家里还有一儿一女。
她总想着要给他们多存点钱。
潘景丽。记者 施雄风 摄
“而且,做这份工作也挺有成就感的。” 潘景丽说,她曾在车篮里发现别人遗留的物品,主人返回取走时,向她连连道谢,“我在整理单车时,如果刚好碰上前来取车的人,他们好多都会向我说一声‘辛苦了’。”
在杭州的街头巷尾,还有许许多多像潘景丽这样的运维员。正是他们的付出,才让共享单车真正成为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
而来自陌生人的那一句句“辛苦了”,是烈日下这座城市给他们的最好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