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时评 > 文明评论

城墙上的江南

发布时间: 2025-07-28 16:31:14 来源: 浙江宣传 作者 杭轩

在杭州的西南方,富阳新登古城墙在众山拱卫中静静矗立着。

从空中俯瞰,五米多高的城墙所围合的空间状如莲花,葛溪松溪两条溪流则如同两条玉带环绕,素有“一朵莲花耸碧霄,二水襟带万山朝”的美誉。

新登古城墙填补了“中国明清城墙”系列遗产无县级城墙的空白,此前还作为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拿到了申遗“入场券”。

作为一座县级城墙,新登古城墙有何特别之处,又为何会被称作“城墙上的江南”?

新登古城 图源:“富阳发布”微信公众号

在新登古城墙的一处转角,仅仅4平方米的角落里,却藏着一段唐代城墙、一段明清城墙和一条宋代的甬道。可以说,这处角落“折叠”了新登千余年的历史。

史料记载,新登自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由东吴大帝孙权置县,前后一共经历了三次“造城运动”。这处城墙见证着新登风云变幻。

新登的第一世叫作“唐故城”,据说是唐初将领徐敬业起兵时百姓建造的,在北宋祥符《州县图经》等古籍中有零星记载,“在县东南三百步,周回三百丈”。但这座最早的城池究竟位于何处,又是什么模样,现在已经无处考证了。

新登古城墙考古遗址展示 图源:“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考古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城墙是在唐末时期,被称作“东安城”。当时天下战乱纷起,新登作为杭州“八都”之一,一直是西浙陆路要塞,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当时的杭州刺史钱镠命已经告老还乡的新登人杜稜筑城。

唐大顺二年(891年),杜稜带着军民筑起城墙,又开凿护城河引入松溪水。一般的城墙是在平地上建墙,但东安城是典型的山城,于是因地制宜直接将山修成了城墙。如此一来,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用了十个月城墙就完工了。

两年后,淮南军大举来犯,周边不少城池都被攻占了,但用山作为城墙的东安城却固若金汤。敌军来犯时,杜稜指挥将士在城上合力反攻,“我军凭其城,毙贼将于城下者,其数盈千,濠塞堑堙,自是群寇不复有图南之意……”新登自此成名,成为联通浙东与浙西的军事重镇。

到了明代,“东安城”已经历经了近600年沧桑,城墙大部分已经坍塌,百姓也能够自由出入。

但当时正遇到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地区,因此重筑城墙成了当务之急,知县范永龄因为银钱不够筑墙而忧心忡忡。

后来,他效仿松江知府方廉修筑松江城的做法,发动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据说当时工地上有10多个工种、约1000人每天上工,最终用四个月时间重新修了新登城墙,史称“明古城”。

此后,城墙在这一基础上修葺过几次,不过如今看到的基本还是“明古城”的样子。原长约2100米的城墙,如今留存完整部分1700多米,是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新登古城墙城门位置图 图源:“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改革开放后,因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本护卫城市的城墙却变成了束缚城市生长的“紧箍”。

城墙是拆还是留,这样的问题在西安、南京等很多城市被叩问过。一方面,城墙限制了城市发展规模,阻碍交通出行;另一方面,城墙是城市悠久历史的见证,文物需要保护传承。拆有拆的说法,留有留的道理。20多年前,当这个问题来到新登,同样引起了一次热烈的讨论。

最后,新登选择采取“休眠疗法”:暂停古城墙的开发,专注做好保护。如果时机不成熟,宁可暂时沉寂,也不做破坏性开发。正是这样的保护,才有了现在的新登古城墙。通过复建城门、拓宽城河等措施,古城墙重新贯通。

越过城门,如同穿越千年,从高楼林立的新区走进了韵味悠长的古城,晚清民国风的古街区、粉墙黛瓦的新民居、原汁原味的商业区等接连映入眼帘。

秉贤街、新城街纵横交错,早市时人头攒动、熙攘喧闹,烟火气溢满了整条街。走过徐家弄的时候,眼前好似能看见正在苦练“唱、念、坐、打”的小徐玉兰,彼时的她或许未曾料到,未来自己会成为一代越剧宗师。老一辈记忆中的古城生活,也因为东安大舞台、城隍庙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的回归而愈发鲜活起来。

待到夜幕降临时,城门上的绚丽灯光秀会惊艳开场,城墙上有时还会举办夜跑,奔跑的人群宛如连绵不绝的云锦,沿着城墙流动。城墙成为新登最独特的文化名片。

新登古城元始门夜景 图源:“杭州文广旅游发布”微信公众号

因为古时候“围山筑城”的缘故,新登古城曾经用单面城墙将山围在了城内,城内地势比较高,反倒是城外相对比较低。如果从远处望过来,会发现山头从城墙中探了出来,好像一派江南风光都铺展在了城墙上面,新登也因此有了“城墙上的江南”这一别名。

城墙上诠释着江南风光四季更迭的魅力。春天时城墙内外一片生机,枝头新叶与斑驳石砖相映成趣。向山里行时,或许也能如同苏东坡所写一般,“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看着道旁桃花点头含笑,听见溪水声潺潺,在明媚春光中满是欢喜。

夏日绿树葱郁,秋风起时落叶与古墙相衬,冬天时或许不见银装,但城墙抵御着寒风,城河偶尔漂过几片薄冰,也增添了几分静谧与宁静。

新登古城墙 图源:“杭州文广旅游发布”微信公众号

城墙不语,见证了无数过客的喜怒哀乐。唐代诗人方干登临城墙时,发出了“政成登此自消忧”的感慨,一派闲适之情;唐代名臣牛仙客在新登的山中清幽之间心情也平静了下来,感悟道“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流对碧流”……这些诗句,写的是新登,更是在写自己的心境。

“城墙上的江南”虽然因地势得名,但在新登人的记忆里,它早就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这份江南之意,也因此添了几分烟火气。

20世纪中叶,本就山多地少的新登城,“盛”不下快速增长的人口,于是许多居民选择到城墙与城河中间的空地安家,城墙也成了家中四壁的其中一面。历史的遗迹,隐藏在了平实安逸的生活里,反倒因此得以保留下来。

有人说,城墙是一个属于过去的朦胧身影。但当登上新登古城墙时,遇见同在城墙上漫步的市民街坊,看见升腾起的袅袅炊烟,这座城、这处城墙的温度也随之升腾了起来。

时光流转至今,新登古城墙的古老故事仍在延续。当你来到新登,又将续写出怎样的故事?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