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时评 > 文明评论

“浙BA”的“AB面”

发布时间: 2025-07-25 10:54:58 来源: 浙江宣传 作者 金轩

特色的县域文化配上火热的篮球,恐怕是浙江人这个夏天最大的浪漫了。

“浙BA”,这一群众篮球赛事,从7月6日开赛至今,便点燃了全省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人民的热情,有球技的上场秀技,上不了场的就助威加油。

随着赛程推进,“浙BA”持续火热,预选赛阶段的决赛门票几乎是一票难求,比如本周末将举行的杭州赛区决赛,就有超过10万人想现场观看,开票仅一两分钟就全部售罄。不少网友问:“浙BA”的票,为什么和演唱会的票一样难抢?

对此,也有网友锐评,以前都说浙江人只会埋头做生意,没想到球场上的他们挺“拼”也挺“燃”的,从“浙BA”看到了浙江的“AB面”。借着网友的话,我们今天就来谈谈“AB面”。

“浙BA”金华赛区决赛之夜,金华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外,广场大屏幕前坐满球迷 图源:“金华发布”微信公众号

其实,近些年在浙江举办的群众体育赛事还真不少。村跑、村超、村羽、村乒、村VA,各地“村字头”赛事一个接一个,种类繁多,但鲜少有像“浙BA”这样热闹的。

这里没有职业球星的光环,只有滚烫的地气和不服输的倔强。本次“浙BA”对参赛资格的要求堪称“苛刻”,参赛选手必须是非专业选手。这意味着,你看到的场上身影,可能是写字楼里敲代码的程序员,活跃在电商赛道的营销员,经常“称病告假”的体育老师,或是还在读书的学生……白天,他们在各自“江湖”打拼;夜晚,在灯光球场拼尽全力。没有复杂的战术,只有直接的较量:肌肉碰撞肌肉,绝杀又见绝杀。

“浙BA”开打前,许多“梗”已经不请自来。各地支持者们脑洞大开,造梗造势,誓要用“氛围感”为自家队伍先下一城。诸如“诸暨‘珍’行,柯桥‘布’行”,巧妙地融合了地方的特色;“赢了代表世界义乌,输了代表浙江金华”,一语道破地域“相爱相杀”;还有“白天当老板、晚上抢篮板”,精准捕捉了浙江人的特质……

表面是篮球争锋,内里何尝不是城市间的角力呢?浙江县域经济发达,为了充分展示城市形象,各个地方可谓铆足了劲:前有官媒广发“英雄帖”,征集助威最强口号;后有“本土明星”下场齐吆喝,主打的是“人无我有”的骄傲。因此有网友说,“浙BA”弥补了县市间不能“互掐”的遗憾,也吊足了一些县想与市掰手腕的胃口。

城市间的比拼远不止于赛场。一张8至28元的篮球票根,连接的不只是一场球赛,还有精彩的非遗表演、优美的景区以及地道的小吃,拼的就是一个城市的底蕴。难怪有网友感叹,“浙BA”哪里只是一场球赛?分明是浙江“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的大秀场。

“浙BA”绍兴赛区,比赛场馆贴满了各种“梗” 图源:“浙江体育”微信公众号

热闹的“A面”固然吸睛,但若只看到表面的热闹与“互掐”的乐趣,未免低估了这场赛事的厚度。

在网络上,很多人对“浙BA”充满了期待,比如这波“篮球火”能烧到什么高度,在体育之外还能叠加哪些领域的狂欢?事实上,浙江搞“浙BA”,本身就有许多考量。

前不久,浙江广厦队摘得球队历史上第一个CBA总冠军,浙江人的“篮球情绪”正在一个高点上。用面向大众的“浙BA”来延续这份激情,恰到好处、恰逢其时。更何况,浙江向来有深厚的篮球底蕴:全省建有篮球场地5.5万个,扎根乡土的“村BA”也办了几十年,几乎每个村都能拉起一支篮球队。“浙BA”首赛地诸暨是我国最早开展篮球运动的地方之一,有着“篮球之乡”的美誉。

正是基于这片沃土,浙江扬己所长,顺势而为地让“浙BA”成为一次集中发力。搭建一个省级舞台,让普通的篮球爱好者发光发热,其深层逻辑在于真正让大众爱上篮球、享受运动。

把“浙BA”搞火热,也是看中了体育作为“超级链接”的综合价值。如预选赛阶段,县(市、区)之间不仅比拼球技,更“互掐”产业、互送土特产。“浙BA”的赛场,亦是展示地方产业实力、文旅资源的“秀场”,能有效带动消费、促进文旅融合、提升地域知名度。以球为媒,想要撬动的是区域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杠杆。

“浙BA”并非追求极致竞技的专业赛事,其魅力恰恰在于那份源自生活的“烟火气”和“不完美”。从现阶段看,官方的主要角色是“搭稳台、护好航”,而在赛事的具体呈现、文化表达、组织细节上,则下放权力、信任民间、包容特色。官方姿态“轻盈”,民间活力“澎湃”,这也是赛事厚度中很有启示性的部分。

在流量之外,看到“浙BA”的这些“B面”,就会更容易理解浙江这方土地上,体育乃至社会活力的动能所在。

7月20日,“浙BA”杭州东部赛区收官战,萧山区代表队战胜西湖区代表队,晋级半决赛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浙BA”的“A面”和“B面”,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热火朝天的球场沸腾中,不光有“相爱相杀”的体育狂欢,还蕴含着浙江人精气神的密码。

浙江所谓的“散装”是别具一格的。永康的五金、诸暨的袜业、乐清的电气、温岭的泵业、余姚的塑料……可以说,浙江的每个县(市、区)都有经济上的“绝活”,能在市场经济中闯出一片天地。这种县域经济的“散”,实则是产业链分工的体现,最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聚合效应。

就像“浙BA”赛场上的激烈角逐,场上是竞争对手,场下是兄弟,甚至是合作伙伴。“散”最终在市场的洗礼下,在浙江人手里变成了“合”,从“块状经济”到“产业集群”,从“鸡毛换糖”到“抱团出海”,全省相对均衡的发展格局,皆源于此。

“浙BA”是草根赛事,不少球员本身还是创业者,在他们身上,浙江人的创业气质与球场上的拼搏进取形成了共鸣。浙江发展的动力,深刻地根植在民间草根。由此滋养出来的创业精神,一直被世人称道。“浙BA”的火爆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那种从最普通最基层迸发出来的劲头,直到今天依旧活力十足。

“浙BA”的热度还源于龙争虎斗的精彩,在良性的竞争中奋力向前,既展示精湛球技,也展示一个城市的精神与气节。这种刻在浙江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在今天还在鼓舞着更多浙江人搏击四海。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当下杭州科技初创企业的升腾;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资源小省,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先行,浙江人总能在时代变革中抢占先机。

“浙BA”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浙江精神的丰富光谱。表面“散装”,实则是团结的协作智慧、“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的创业执着,以及“勇立时代潮头”的变革勇气。这三种特质相互成就,才有了今天“浙BA”赛场上,“灌篮高手”们的华丽转身。

“浙BA”,你看好谁夺冠?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