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动态左

德高城美

——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发布时间: 2025-07-21 17:26:04 来源: 金华市文明办 作者 刘土祥

行走在金华的街头巷尾,古子城的青石板路默默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婺江两岸的霓虹灯闪烁着现代的活力,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车辆传递着文明的温度。这座兼具历史厚度与文明热度的城市,生动诠释了“德高城美”的深刻内涵——城市之美,不仅在于山水风貌的养眼之美、历史文脉的厚重之美,更在于市民德行的向善之美、社会风气的淳朴之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的“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在金华的发展实践中得到了鲜活的印证。

历史文脉是城市的“根与魂”,守护文脉方能守住城市的灵魂。城市的独特之美。金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保存着从唐宋到明清的丰富文化遗存。在古子城保护开发中,当地没有走 “大拆大建” 的捷径,而是坚持 “修旧如旧” 的原则,对太平天国侍王府、八咏楼等文保单位进行精细化修缮。工作人员用传统工艺修补砖瓦,用现代技术加固梁柱,让百年古建筑在保留历史原貌的同时获得新生。如今的古子城,青瓦白墙的老宅院与文创小店、非遗工坊相得益彰,清晨有老人在八咏楼下打太极,午后有年轻人在书画坊里临摹碑帖,夜晚则有市民游客在古街品尝火腿、酥饼等非遗美食。这种 “活态传承” 的模式,让沉睡的历史文物变成了可感可触的文化体验,让城市的历史记忆在当代生活中延续,让人们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滋养。

城市风貌是文明的 “形与体”,科学管理方能塑造和谐之美。金华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坚守 “山水城林共生” 的理念,拒绝盲目攀比高楼大厦,而是用心呵护 “三江六岸” 的自然禀赋。在婺江两岸整治中,拆除了沿岸的污染工厂,修建了长达 20公里的滨江绿道,保留了原生的燕尾洲头个次生湿地和水杉林,植被茂盛,不仅是乡土植物的优质资源库、许多动物的栖息地和庇护所,也是多种候鸟的中转站。如今的婺江,春日有白鹭嬉戏,秋日有芦花飞雪,傍晚时分,散步的市民、骑行的爱好者、放风筝的孩童在绿道上各得其乐,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老城区更新中,金华实行“风貌管控负面清单”,新建建筑高度不得超过周边古建筑,色彩必须与历史街区协调。这种 “留白增绿”“守底护脉”的做法,让城市既保持了传统风貌的韵味,又展现出现代宜居的活力。

市民德行是城市的“神与韵”,崇德向善方能涵养人文之美。金华深谙“城美人更要美”的道理,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工程。在社区里,“红色管家” 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各个角落,退休老人组成巡逻队维护小区秩序,年轻志愿者定期为独居老人送餐理发。在马路上,“车让人・人守规” 成为城市标配,司机看到行人过马路会主动停车,行人则加快脚步表示感谢,这个温暖的互动成为金华街头最动人的风景。在学校里,“八婺好少年” 评选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学习身边榜样,在家庭中,“最美家庭” 故事分享会让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美德代代相传。更令人动容的是,金华连续多年开展 “爱心接力站” 建设,在便利店、公交站设置免费饮水点、应急药箱,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提供温暖港湾。这些看似微小的善举,汇聚成崇德向善的文明暖流,让城市充满人情味。

从保护古子城的青砖黛瓦到守护婺江的碧水清波,从车让人的文明细节到邻里互助的温情瞬间,金华用实践证明:德高方能城美,城美更促德高。城市的文明不仅写在规划蓝图里,更刻在历史文脉中、体现在市民言行上。当每一座建筑都承载文化记忆,每一片绿地都滋养生活诗意,每一位市民都践行文明准则,“崇德向善” 就会从会议要求变成城市气质,“文明城市” 就会从荣誉称号变成生活日常。这正是 “德高城美” 的真谛,也是所有城市追求的美好愿景。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