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热点新闻

浙江有礼·文明家庭丨舒顺有家庭:耄耋夫妻笔耕不辍传家风 四代同心以德立家续温情

发布时间: 2025-07-21 08:54:52 来源: 浙江文明网 金华市文明办 作者 浙江文明网 金华市文明办

编者按

近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暨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工作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杭召开。“文明浙江”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出“浙江有礼·文明城市”“浙江有礼·文明村镇”“浙江有礼·文明单位”“浙江有礼·文明家庭”“浙江有礼·文明校园”“浙江有礼·道德典型”等系列报道,集中展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建设社会文明新高地,打响“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品牌。

在兰溪,有这样一个家庭:90岁的退休教师舒顺有与78岁的妻子葛桂娣,用60年相濡以沫的岁月,书写着“以德传家”的故事;四个女儿承袭父母衣钵,在各自领域传递爱心;四个外孙虽年纪尚轻,已将公益融入日常。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的舒顺有一家,用行动诠释着“财货留后终有尽,道德传家福寿长”的家训。

左一舒惠瑾、左二舒惠玲、左三舒顺有、右三葛桂娣、右二舒惠瑄、右一舒惠珍

耄耋夫妻:退休不褪色,公益写春秋

舒顺有与葛桂娣的婚姻已走过60载春秋。年轻时,舒顺有是爱生如子的中学教师,用一支粉笔培育桃李满天下;葛桂娣则是持家有道的贤内助,将小日子过得温暖踏实。如今,老两口仍以“退而不休”的姿态活跃在公益一线。

舒顺有笔耕不辍,用文字与画笔延续热爱:历时数年走访千余名师生,为学校撰写《校志》,为老家沈村著《村志》,用墨痕记录岁月变迁;退休后坚持义卖丹青,所得收益全部用于爱心助学、抗疫捐款等公益事业。2004年,他被兰溪市教育局聘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校外辅导员”,走进多所中学开展《做一个有社会理想的学生》等专题报告;2006年获评“金华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21年被授予“兰溪市最美银龄志愿者”,更多次斩获“老有所为”奉献奖。

“退休不是终点,心不能‘退休’。”舒顺有说。妻子葛桂娣则以细腻的善意温暖邻里——照顾老伴起居之余,总不忘为困难邻居送物资、帮衬生活,“谁家有难,搭把手日子才踏实”。

夫妻俩的教育理念藏在细节里。舒顺有近年撰写的新书《我的童年》中,满是家庭教育的心得:“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父母的模样,就是孩子的底色。”

四女承训:各有担当,爱心接力

在父母的影响下,四个女儿将“德”字刻入人生坐标,用不同方式延续公益的温度。

大女儿舒惠玲深耕教育领域,长期关注留守儿童——从学习辅导到心理疏导,从物质帮扶到情感陪伴,被云山街道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更在2023年获评学校“最美教师”。她说:“父亲常说‘要为社会做贡献’,我只是把这份心放在学生身上。”

二女儿舒惠瑄是医疗战线的“暖心天使”:连续4年担任市马拉松急救志愿者,利用周末到养老院开展助老服务;作为心理咨询师,她帮助厌学青少年重返校园、修复残缺家庭的裂痕。2023年,她负责的医院“心灵港湾工作室”获评金华市“最美心灵港湾”。“父亲的教育像种子,如今在我的工作中发芽。”她坦言。

三女儿舒惠瑾与四女儿舒惠珍则将爱心化作“隐形翅膀”——舒惠瑾每年坚持向爱心助学中心捐款,助力多名孩子完成学业;舒惠珍长期资助2名困难学生,2021年获评“中国农工民主党优秀农工党员”。“能帮一点是一点,这是父母教我们的‘本分’。”舒惠珍说。

孙辈接力:童心向善,薪火相传

在祖辈与父辈的熏陶下,四个外孙虽年龄不同,却都将“公益”融入成长底色。

大外孙胡畏放弃大城市发展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父亲说‘教育是根’,我想回到更需要老师的地方。”大学时,他便积极参与社团助学、地铁志愿活动,多次获评“校先进个人”“三好学生”;如今,他正用青春浇灌乡村教育。

二外孙王屹涛是计算机专业的“技术暖男”:日常参与学校公益社团、养老爱老活动,暑假为家乡小企业提供公益性技术指导;虽年纪轻轻,已能用专业知识解决企业难题。“帮人解决问题,比玩游戏有成就感多了。”他笑着说。

三外孙王舒豪是浙江大学会计专业的高材生,将“精准扶贫”写进实践——牵头团队入驻乡镇企业调研,用专业知识为扶贫对象出谋划策;2019年,他克服异地困难赴云南红河县支教,同年获浙江省政府奖学金与“先进个人”称号。“爷爷说‘道德传家’,我想用所学让更多人受益。”最小的外孙胡嘉洋才几岁,却已跟着妈妈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给贫困山区孩子寄冬衣、送学习用品,和妈妈一起看望福利院的孩子。“奶奶说‘帮助别人很快乐’,我也想当‘小雷锋’。”他奶声奶气地说。

2024年,以舒顺有一家为核心的“舒心港阅读演讲俱乐部”正式启动。目前,俱乐部已受邀在新华书店定期开展公益活动,隔周举办读书会,为家长提供交流空间。“希望通过阅读传递温暖,让更多家庭加入‘以德传家’的队伍。”舒顺有说。

从两夫妻的“言传身教”,到四女儿的“各展所长”,再到孙辈的“童心向善”,舒顺有一家用60年时间,书写了一个关于“道德传家”的故事。正如舒顺有所言:“财货留后终有尽,道德传家福寿长。”这份跨越代际的温暖,正像一颗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