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澄江:“长霖青创学堂”激活乡村文化新动能
暮色渐浓,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东岙村党群服务中心灯火通明,经典越剧唱段婉转传出……60余位银发学员身着素色练功服,在党员志愿者廖金娥的指导下,轻甩水袖模仿角色。72岁的村民林桂芳兴奋地练着兰花指:“现在的日子比戏文里还精彩!”
这生动场景,是澄江街道“长霖青创学堂”的日常写照。今年5月以来,一批青年人才走进乡村课堂,18个行政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同步启动“文化焕新精神共富计划”。澄江街道以党建联建为引擎,融合社会组织、乡创人才等资源,构建“青年入乡+三级联动+公益共享”模式,打造“1家街道中心+6个片区+18个村”的党群服务矩阵,让“澄锋·悦享”文化品牌成为乡村文化振兴名片、连接青年与乡土的桥梁。
青年入乡,为乡村文化注入新活力。余家屿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乒乓球课堂上,11岁的葛淳玉兴奋呼喊:“叶老师,我接了100个球!”26岁的返乡青年叶晨怡笑着调整发球角度,用游戏闯关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练习。作为国家二级乒乓球运动员,她曾在杭州某乒乓球俱乐部任教,接到“长霖青创学堂”邀请后,毫不犹豫返乡加入。
叶晨怡将体能训练设计成趣味障碍赛,把基础技巧融入动画角色模仿,让枯燥训练变成孩子们期待的欢乐时光。开课1个月,村党群服务中心成了孩子们的“运动乐园”。
澄江街道发布“乡村文化合伙人”招募令,吸引教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体爱好者等加入“青年讲师团”。目前,已有23名志愿者认领书法、国画等课程,他们带着新思想、新方法进村,为乡村文体教育注入新活力。
片区联建,破解资源难题构建共享格局。“以前各村办活动,常遇师资缺、活动碎片化等问题,现在片区联动让难题迎刃而解。”澄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为优化资源,街道按“15分钟生活圈”将18个行政村划分为6个片区,实行“课程联排、学员联享”,村民在小程序预约就能跨村上课。
师资上,该街道建立动态“共享教师库”,按村需求匹配资源,还为每村配备“1名班主任+3名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班主任负责学员管理,党员志愿者维持秩序,形成“需求收集—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效果反馈”闭环。这让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使用率从不足30%提升至92%,成为村民爱去的“文化会客厅”。
“以往公益讲座大多是一次性的,现在持续性、系统性的课程切实提升了学习成效。”东岙村党总支书记卢宇感慨道。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让乡村文化服务从“零散化”迈向“系统化”。
文化共富,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没想到在家门口能学少儿主持!”临古村王泓川小朋友的妈妈很开心。目前,“长霖青创学堂”吸引了268名学员,年龄从4岁到79岁不等。为满足各年龄段需求,街道开设普惠课程,有幼儿声乐、书法,也有中老年排舞、健步舞等。同时,立足各村文化底蕴,挖掘乡土资源设立非遗课堂:省美育村葛村村设国画课堂;江田村凭国家级非遗推中医养生课;焦坑星江村借武术底蕴开太极拳班……全年计划分三期推出500余节公益课,惠及近万人次。
澄江街道还计划推出“艺起锋澄”文化节,届时将开展戏曲擂台赛、非遗市集、青少年展演等活动,并定期举办书画展、文艺汇演,让文化惠民成果可感可触。
如今,“长霖青创学堂”成了澄江街道文化振兴的载体。党建引领聚合力,青年入乡注活力,文化共富暖民心,一幅乡村振兴的鲜活画卷正缓缓铺展。
(2025年07月17日,《浙江日报》00006版: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