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微笑塘北”的治理密码
德清县雷甸镇:新老居民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眼下,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依托装备制造、现代物流、通航服务等产业,吸引了超过6.7万外来人口来此创业就业。在该镇最南端,有一个与杭州市临平区交界的村庄——雷甸镇塘北村。这里户籍人口仅3000余人,却吸引了1.2万新居民定居,是典型的“人口倒挂村”。面对治理体量陡增、环境压力加剧、矛盾纠纷频发等挑战,近年来,塘北村将“微笑塘北”治理体系与“信用契约”机制有机结合,通过赋权增能、责任共担等举措,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制度创新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走进塘北村,整洁的村道、规范的停车位格外引人注目。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日均垃圾清运压力大、私拉电线屡禁不止、邻里纠纷时有发生……“新居民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差异大,单靠村干部管,效果有限。”塘北村相关负责人坦言。
转机始于2020年,塘北村成立了“微笑塘北”新居民议事会,吸纳新居民代表与网格员、民警等组成“1+1+1+X”协同包片联户机制,通过驻站接待、入户走访等方式收集民意。今年以来,该议事会累计收集243条社情民意,答复处理完结139条,转达、移交104条。同时,该村发掘5名热心新居民担任调解员,发挥新居民“以新调新”优势,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
此心安处是吾乡。为了增强新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塘北村为新居民提供出租房查询、居住证代办等便民服务,同时联合企业开设“互助小群”,举办“小候鸟”关爱活动,今年以来惠及新居民及其子女200余人次。
如何让治理可持续?塘北村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用“契约”明确责任,用“积分”激发动力。今年4月,《“洁净雷甸”环境整治承诺书》推行,细化“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等5项责任,房东与租客“双签字”履约。截至今年6月,该村1300户家庭签约该承诺书,履约率达92%。
配套的“承诺积分制”则将履约行为量化:积分可兑换充电桩时长、文化礼堂使用权、上门健康咨询等公共服务,每月张榜公示成绩。“承诺积分制”实行首月就有27人次用积分兑换了3000分钟充电时长,12户家庭受表彰,5户家庭主动整改。
每到周六,总能在塘北村看到这样一幅场景:由党员干部带头,新老居民共同开展“拉网式”清理,他们手持铁锹、扫帚,穿梭在村道巷陌之间,弯腰清理着杂草丛生的沟渠和卫生死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村环境卫生投诉量大幅下降,实现了从“临时整改”向“长效美化”的美丽蝶变。
塘北村的治理升级,也离不开“联防联动”的工作方法。该村将新居民党员纳入联片责任区,与本地党员结对“联访”,推动民生问题解决率达97.9%;工青妇、残联、企业等力量组团联动,今年帮扶困难新居民120人次;调解品牌“华姐热线”与“老乡调解室”形成服务互补,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咨询帮扶100余次,满意度达98%。
从环境蝶变到人心凝聚,塘北村的实践印证了基层治理的核心逻辑:党建引领是“定盘星”,群众参与是“源动力”,制度创新是“压舱石”。如今,塘北村逐步形成了新老居民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乡村治理新生态,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样本。
(2025年07月15日,《浙江日报》00006版: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