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礼·文明村镇丨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迎丰村:绘就昌南溪畔文明新画卷
编者按
近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暨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工作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杭召开。“文明浙江”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出“浙江有礼·文明城市”“浙江有礼·文明村镇”“浙江有礼·文明单位”“浙江有礼·文明家庭”“浙江有礼·文明校园”“浙江有礼·道德典型”等系列报道,集中展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建设社会文明新高地,打响“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品牌。
清澈昌南溪穿村而过,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点缀山间,山核桃林与翠竹掩映成趣——这便是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迎丰村。近年来,迎丰村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内外兼修,焕发新颜,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迎丰村的文明创建,离不开铸魂、善治、润心、共富的四维实践。
思想铸魂,涵养文明乡风
文明创建,思想先行。迎丰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文明新风融入村规民约与日常实践。聚焦“家庭”这一社会细胞,组建由乡贤、道德模范、非遗传承人构成的“好家风”宣讲团,通过“庭院课堂”“香樟树下故事会”等形式,生动讲述老村长(村民委员会主任)王丰华为村民“圆梦”历程等身边善举与家风典范,让传统美德可触可感。依托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建立“月评季议年表彰”动态评选机制,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设立“家风光荣榜”展示先进事迹,形成“评议一个人、影响一村人”的辐射效应。创新将“90敬老礼”纳入村规民约,自2015年起为90岁以上老人举办集体庆生礼,孝老爱亲成为村民自觉。
精管善治,激活文明动能
文明贵在常态长效。迎丰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巧用“微激励”:依托文化礼堂,首创并坚持八年“烟蒂换盐”积分制,村民收集烟蒂可兑换生活用品,这套制度极大激励了村民们的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垃圾分类的意识,践行“绿色、健康、美丽”的美丽乡村生活理念。做实“调解网”:成立由村两委、党员、乡贤组成的“老娘舅”调解团,探索“回购归零”“底线接近”等特色调解法,实现“迎丰事迎丰解”,筑牢和谐根基。壮大“志愿力”:组建“七彩迎丰”志愿服务队,党员、青年、妇女齐上阵,年均开展环境整治、护水护鱼、普法宣传等志愿活动超千小时,成为文明创建生力军。
文化润心,厚植文明底蕴
文化是文明的根脉。迎丰村以文化浸润为抓手,深耕乡风文明沃土,在移风易俗实践中走出特色路径。通过系统梳理本土文化根脉,构建“阵地+活动+传承”三位一体文明实践体系,成功打造省级五星级文化礼堂(杨村文化礼堂)核心阵地,辐射建成凤凰山脚红毛狮子非遗传承馆(集中展示湍口镇25项非遗项目,含4项省级非遗)、百米家风文化长廊(设置新婚夫妇传统婚俗体验点,倡导简约适度婚俗新风)、万家国学馆等特色文化空间,形成“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让文明触角延伸至家家户户。全年组织“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村晚”、理论宣讲、法治教育等群众性文体活动500余场次,通过红白理事会规范宴席操办,有效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
共富兴业,共享文明硕果文明创建,惠民为本。迎丰村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共享文明红利。家园更美:深入实施“美丽家园”行动,硬化拓宽道路、铺设管网、安装路灯、美化庭院、治理河道、推进垃圾分类,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养老更暖:百年香樟树下建成“樟颐养老院”(杭州市“敬老文明号”),实行阶梯式收费(70-79岁2元/餐,80岁以上免费),让老人安享晚年。产业更兴:积极参与镇域“抱团”发展,联合六村投资建设“湍口共富天然渔场”。依托昌南溪优质水资源,采用“渔光互补”模式(屋顶光伏年增收约15万元),年养殖石斑鱼2万斤,由迎丰村强村公司统一运营,预计年增集体收益超百万。项目不仅提供保底分红和就业岗位,更致力于打造湍口石斑鱼品牌,延伸产业链,并与“温泉小镇”文旅定位结合,推动农旅融合,成为带动西部山乡共同富裕的“金名片”。
“全国文明村”的荣誉,是肯定,更是起点。迎丰村将倍加珍惜荣誉,持续深化文明建设,不断巩固创建成果,努力绘就环境优美、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图景,让“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愈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