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时评 > 文明评论

织牢特殊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

发布时间: 2025-07-14 15:13:28 来源: 《浙江日报》(2025年07月14日00007版:思想周刊·知行) 作者 王光净 编辑 李雅南

心理健康不仅是特殊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更是其享有有尊严、有价值人生的内在支撑。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以党建工作为灯,把握“残健融合 协同共培”的育人特点,多措并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持续照亮更多特殊学子走向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未来之路。

实现分层分类内容供给。学院结合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专业特长,分层分类供给内容。组织大一新生线上线下“同上红船边的一堂思政课”“跟着总书记在浙江的足迹学党史”,组织听障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书画创作、手语讲党史活动,组织视障学生开展“无障碍学党史——红色观影”“百年芳华献给党——闻香学党史”活动,组织肢残学生开展“听党话、跟党走”宣誓活动,不断丰富信仰教育、感恩教育、自强教育、工匠精神等内容供给。手语“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MV登上学习强国、杭州地铁电视等公众平台,致敬百年风华,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浸润式”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学院党委着力推动心理健康工作从“被动干预”向“主动预防”“积极发展”转型,构建全方位、浸润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体系。

课程思政融合,播撒积极心态种子。思政教育形式多维出彩,全国首创开设公选课《助残情怀》,开设《生命教育》《红色文化》特色公选课,将思政课与实践教学、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实现课程思政100%覆盖。有效发挥浙江省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牵头作用,打造思政数字技术AI智课,创设“党史微电台”“艺起逐光”等“残健融合”思政育人特色平台,打造“思政课+红色场馆”等“行走的思政课”。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搭建心灵成长舞台。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周开展两次“开放日”活动,组织特色团辅、沙盘体验、手工DIY等活动;开展“芳华悦己,向美而生”女生节活动,举办“关爱生命,共促健康”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包括心理微课大赛、“乐韵润心,音绽微光”音乐团辅、“悦心漫游,趣享欢乐”心理游园会、“彩笔传情,画意释心”油画棒绘画体验等十余项活动,累计近千名学生参加了活动。而由学生党员发起的“阳光心语”互助小组,已成为朋辈支持、分享成长的温暖港湾。

立体提升心理教育工作效能。学院通过搭建特殊教育云、聋生智能本地转写AI词库引擎等无障碍环境,收集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测试、新生入学体能测试、日常心理咨询、学业情况、到课率、图书借阅、志愿服务、体育锻炼等大数据信息,全面把握残疾学生的思想行为。

依据残疾学生障碍程度、生理心理特征的个体“精准画像”,调整相应的课堂教学方式、意识形态引导方式,解决能力不可达、信息不对称、情况不全面、预警不及时等问题,打好面向残疾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动仗”,提升残疾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效能。

(作者为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