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热点新闻

绍兴:打造保护传承示范,焕发名城时代新韵

发布时间: 2025-07-14 14:36:38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徐添城 陶俊 潘梦洁

(原标题:《打造保护传承示范,焕发名城时代新韵:“古”与“新”的碰撞,点亮古城之夏》)

老街区做起微更新、古城里集聚年轻人、考古圈频现大成果……你是否发现,有着2500余年历史的绍兴古城,如今正焕发新活力。

鲁迅故里人潮涌。骆海淼 摄

7月15日,第七个绍兴古城保护日,今年的古城保护日系列活动主题为“聚力保护传承 焕发古城新韵”。活动期间,多名古城保护领域重磅专家、学者将齐聚绍兴交流经验与心得,绍兴古城重要考古成果全新亮相,研学游、创客座谈会等子活动贯穿式进行。“古”与“新”的碰撞,正点亮这个古城的夏天。

相较往年,今年的活动形式更丰富、重互动,内容更具全民性、接地气。这实质上传递出一个信号:绍兴古城正将自己的保护与传承成果,更近距离地呈现到群众中来。

事实上,近几年来,绍兴市民与游客确有这样一个明显的感知:古城的有机更新换来居民生活的新体验;文化的保护传承顺应群众精神的新需求;文旅项目的实施唤醒各地游客的新鲜感。

水乡社戏 周筱琴 摄

书圣故里南入口 虞子安 摄

可见,在古城保护工作的深化之年,绍兴正以全城申遗为导向,以建设古城保护传承示范区为目标,全方位推动古城保护“绍兴模式”向新求变。

老街区升起烟火气

仓桥直街,如今是绍兴古城乃至全省的一张文旅金名片。谁不想在游览文化街区之时,既观历史遗迹风貌,又见市井烟火气息。

“老街的人气是越来越旺了。”在仓桥直街上经营一家烟酒食品店的陈女士忍不住感叹,每年春节、“十一”、寒暑假期间,摊位前的街巷游人如织,繁忙的时候连落脚的地方都难找。“仓桥直街是典型的、古色古香的绍兴老街,这里的青石板路、传统民居都留着浓郁的‘老绍兴’味,游客都喜欢慕名来打卡。”

难得的是,人流大了,原住民的生活质量却并没有下降。“我母亲今年80多岁了,在仓桥直街住了一辈子。她常常跟我们说,老街虽然‘面子’上与过去没有太大区别,‘里子’却发生了不少变化。”陈女士母亲提到的“‘里子’的变化”,是指仓桥直街近些年来对街区内路面井盖、公共绿化、台门院落等主体做出的适民化微改造。

回顾仓桥直街20多年保护之路,“保护老房子,留下老住户”始终是唯一原则。仓桥直街的“活态化”保护利用经验,总结起来为:坚持原汁原味保护、原模原样恢复、有根有据更新和有张有度创新。

较为典型的成果有:宣化坊39号(徐光宪故居)保护工程预计年底完成,“学士坊”传统民居区微改造工程已启动,仓桥直街北向提质扩面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其中,“学士坊”传统民居区微改造工程的推进尤值得一提。今年启动的该项改造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居民自主”的“协商共建”原则。前期,绍兴已出台《绍兴古城历史建筑修缮补助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用于指导该项工程推进。《办法》提出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确保历史建筑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为了给居民更大的保障,《办法》还提到:针对产权为个人所有的、绍兴古城范围内已公布的历史建筑,由绍兴古城保护基金保障其修缮补助资金,按户给予修缮工程结算审计价45%的补助。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40平方米的,最高补助不超过4万元/户;面积超过40平方米的,最高补助不超过6万元/户。这项共建分担政策无疑给居民又吃下一颗“定心丸”。

古城里充盈青春感

古城老了?不,她正年轻。

这两年,走在绍兴古城内,随处可见年轻的身影。他们奔走在保护古城、建设古城的每一个角落。

古城守护官来了。这个从首批9人扩充到13批共162人的团体,吸纳了社工、大学生、两代表一委员、法院及检察院工作人员等各行各业的爱城人士。他们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守护着这方古老天地。

古城文史研究专家金水福就是一名绍兴“古城守护官”典型代表。不久前,他在古城内西小路77号附近实地走访中,发现一扇带有古朴文字的进户门。经仔细辨识,此门为明代牌匾改作而成,古朴典雅,上面“都宪第”三字完整可识。金水福立即向相关部门建议对该牌匾作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

这不是金水福第一次为古城保护做出贡献。一有空就喜欢“泡”在古城的他,已在古城范围内发现了包括稽山中学陆游撰文残碑在内的多处重要遗迹、遗物并及时上报,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绍兴的文化档案,也为推进古城发展演变研究填补了空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充分体现了“古城守护官”机制施行的必要性。自2021年以来,绍兴组建了“古城守护官”队伍,这些“幕后英雄”针对古城风貌管控、文物监管等难点痛点问题始终活跃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在政府部门与“守护官”紧密联动下,现已形成“巡查发现—在线提交—任务推送—处置反馈”的古城数智管控闭环模式,年均处置问题600多件,提升了古城保护监督质效。

除了守护官,青年创客也来了。受古城文化浸润和城市政策吸引,目前,绍兴古城已吸引650位青年创客入驻,他们开起民宿、茶室、咖啡店、摄影工作室等,用年轻人喜爱的运营模式招引更多年轻客人走进古城。

为了更好做好青年创客的培育和服务工作,这两年,绍兴古城持续壮大古城青创客联盟,推进古城青创客服务中心运营,为年轻创客提供有力支持,该中心自4月开放以来已接待培训创客超210名,成功举办越青夜校、咖啡大赛、创业培训等系列活动,打造了多元服务场景,助力青年创客成长。

显而易见,如今的绍兴古城,依然古老,但也洋溢青春。

旧时光再添新活力

如果你问,城市的辨识度来自哪些方面?有话题、有创意、有地气的文旅活动一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答案。古城的魅力,正在通过多样活动对外呈现。

这几日,2025年古城仲夏夜系列活动正火热举行。7月12日,在古城核心区域的府山街道,心学悟道、墨韵风雅、春秋争霸三大文学主题“寻宝”路线吸引各方游客前往古城打卡,其中还能体验穿越级剧本游,与王阳明、王羲之、越王勾践等“绍兴名人”全城飙戏。

古城青春季、古城仲夏夜、古城国潮季、古城过大年……不难发现,这几年,绍兴文旅IP屡屡破圈,打造出许多有自身文化印记的特色活动。这些活动,通过深挖古城内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线上线下积极引流,带动了人气,也激发了消费活力。以今年山阴城隍庙会为例,短短6天时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越子城及周边消费突破6500万元。

古城、老传统、旧时光里的文化元素,正通过各类活动、各类体验被更广大的群体体悟与感知,而丰富这些文化元素的除了活动,近两年的古城考古成果也备受关注。

今年3月,2024年度浙江考古重大发现揭晓,位于越城核心区的绍兴稽中遗址榜上有名。正是这次重大发现,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存在战国时期越国的大型建筑基址,为古城证明其年岁再添佐证。今年成立的越国考古工作站,在绍兴稽中、府山、塔山等遗址内,又陆续出土重磅文物,越来越多的物件实证了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令人激动的是,在“7·15”古城保护日宣传推广活动上,绍兴市文物考古所也将首次展示越国考古的阶段性成果。

几乎是第一时间,古城通过“考古绍兴”发掘成果展,将自己年岁的证明展陈免费展出,让不少市民游客慕名而来,既渴望一睹历史的痕迹,也希冀直观感知绍兴古城文化的厚度。

未来,古城将聚焦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全面做好古城保护与文脉传承工作,始终坚持全民参与,共同守护这座城市的历史瑰宝。古城的深厚底蕴与青春活力,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2025年07月14日,《浙江日报》00012版:专刊)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