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时评 > 热点新闻

烟火地图中的民生思维

发布时间: 2025-07-10 15:48:49 来源: 《浙江日报》(2025年07月10日00006版:观点) 作者 周荣光

夜幕降临,杭州滨江区“安放山泽里”综合体的外摆区灯光渐次亮起,年轻人或躺或坐,享受着一天中的松弛时刻。这样的场景在全杭州331处点位同时上演,而市民只需打开“浙里办”中的“城市烟火地图”,就能一键导航至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小天地”。

这份“城市烟火地图”是杭州市城管局精心绘制的,标注了商业外摆、主题市集、艺术展演等六大类市容景观资源。“城市烟火地图”折射了当地扶持政策的持续升级与制度设计的精心布局。从2023年的商业外摆政策1.0版,到2024年覆盖全市97个重点商圈的2.0版,再到今年“十允许”“三服务”举措的出台,杭州逐步构建起支持城市烟火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可贵的是,杭州并非“一放了之”,而是设立了清晰边界——“七个不得”红线确保了商业外摆不占绿道、不碍设施、不扰民、不污染环境。“放管结合”的智慧,既释放了市场活力,又维护了公共秩序,体现了城市治理的辩证思维。

“城市烟火地图”再现了充满烟火气的市集“全景”。烟火经济已成为杭州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之一,杭州万象城二期商圈的外摆区让餐厅营业额提升20%,湖滨步行街外摆区助力年营业额突破百亿元,武林夜市日均吸引4.2万人次客流……这些数据生动诠释了“小摊位”背后的“大经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的模式,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城市烟火地图”还体现了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现代理念。通过“浙里办”“摊有序”系统,杭州将6374个摊位纳入数字化管理,技术在这里成为连接多元主体的纽带,实现了治理效能与用户体验的双提升。

这份地图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便民服务的工具,更是一种城市文化的表达——承认并尊重市民对烟火气的需求,将看似“非正规”的经济活动纳入城市发展的正式版图。包容性治理理念,让城市既有现代化的“面子”,又保留市井生活的“里子”,在秩序与活力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