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永远是朋友!”
“杜立特行动大救援”83年后再访故地
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副主席、美国飞虎队飞行员之子克利福德·雷·朗,观看情景剧《一碗鸡蛋面》时感动落泪。记者 谢丹 摄
衢州日报讯 (记者 尹婵萱)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赓续两国人民友谊,“我们衢州见(See You in Quzhou)”中美民间友好交流活动正在衢州举行。
4月17日,来衢参加活动的外方嘉宾、研究专家和救援者后裔代表一行前往江山市长台镇长兴村朱氏祠堂、柯城区原国民政府空军第十三总站遗址探访。
1942年4月18日,美国陆军航空队杜立特中校奉命率16架飞机轰炸日本本土。任务完成后,有15架被迫降落在浙江、江西和安徽。在中国人民的帮助下,51名飞行员顺利在衢州集中,之后再次奔赴反法西斯战场。
17日上午,长台镇长兴村朱氏祠堂又下起了和83年前营救那晚一样的雨,根据长兴村村民廖诗原营救受伤美国飞行员查尔斯·奥祖克的经历改编成的情景剧《一碗鸡蛋面》正在上演。
“这是帮我们打日本鬼子的朋友,饿着自己也不能饿着客人!”舞台上,廖诗原年幼的儿子廖明发将自己的生日鸡蛋面送给了饥肠辘辘的美国飞行员。舞台下,已是耄耋之年的廖明发双眼湿润。他翻看着照片,再次回忆起当年紧张的救援行动,以及多年来中美两国人民为纪念这一行动而自发组织的一次次民间纪念活动。“中国和美国曾经是盟友,我相信在现在和将来,中国和美国人民,我们永远是朋友。”他对同样眼含热泪的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深情说道。
循着被救起美国飞行员的足迹,一行人从长兴村驱车来到了柯城区汪村。在这里,原国民政府空军第十三总站遗址被小心地保存着。由总站办公室改建而成的展览馆内,一张张历史照片讲述着那段血与火铸造的友情。在曾庇护美国飞行员们的新塘山石室中,还能看到八十多年前他们在此生活起居的痕迹。
午后的汪村,云销雨霁。在3号机机械师兼机枪手利兰·法克特曾长眠安息的小山坡上,举行了一场“共植友谊林”活动。参加此次交流活动的嘉宾和来自衢州各院校的学生们,合力将一棵棵红枫与银杏栽入土中。红枫代表着希望与热情,银杏代表着坚韧与沉着,红枫与银杏的并肩,恰如美国人民与中国人民对友谊的期望:热烈而长久。
(2025年04月18日,《衢州日报》01版: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