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柴房变身共富驿站
湖州日报讯 青砖灰瓦的老屋承载着乡愁,焕然一新后的小店寄托着希望。近日,记者走进湖州市长兴县李家巷镇石泉村,欣喜地发现该村一处闲置多年的老柴房摇身一变,成为集便民服务、农产展销、民意收集、村民议事于一体的“共富驿站”,既保留了村庄的历史记忆,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成为村民口中的“暖心站”“致富屋”。
该老柴房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曾是村民堆放柴火、农具的杂物间,后来逐渐被闲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旅游业的崛起,以及该村积极争创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的背景下,李家巷镇和石泉村联合决定对其进行修缮和改造,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同时,赋予其新的功能,改造为“旅游小卖铺+共富驿站”综合体。
老柴房华丽转身,成为便民服务“小窗口”,小卖铺提供日常用品、旅游纪念品销售,同时为游客提供免费饮水、充电、导览等服务。它又是农产展销“大平台”,设立“共富货架”,代销村民自家的土鸡蛋、青团等农副产品。它更是民情民意“连心桥”,驿站内设置“民情观察点”,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定期驻点收集村民建议,现场解答政策疑问。它还是共治共享“议事厅”,不定期组织村民在此讨论村庄发展、旅游管理、环境整治等议题。
“以前自家种的橘子吃不掉都烂掉了,现在放在驿站里,游客直接买走,还不够卖呢。”村民吴杏美笑着一边揉面粉一边说。据统计,驿站运营以来,每年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超8万元,带动10余户家庭增收。驿站还成为村庄治理的“前哨站”,通过民情观察点,村委会及时解决了垃圾清运、路灯维修等民生问题12件,推动小事不出驿站、大事共商共决。
“老房子‘活’起来,村民心气‘聚’起来,这才是共富的真正意义。”村党委书记李剑勇表示,下一步将依托驿站延伸服务面,计划引入技能培训、政策宣讲等功能,同时深化“驿站议事”机制。
小驿站,大民生。石泉村以“共富驿站”为纽带,打通便民服务、产业振兴、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守护乡愁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2025年04月15日,《湖州日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