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动态 > 温州

探索“无废”玩法 开启“无废”新章
温州市举行2025年“国际无废日”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00:05 来源: 温州日报 作者 温州日报记者 潘培期 通讯员 章温曦 蒲宣

小坝坊无废循环共创工作坊,市民利用废弃纺织物制作小马扎。 郑鹏 摄.jpg

小坝坊无废循环共创工作坊,市民利用废弃纺织物制作小马扎。 郑鹏 摄

当城市学会“光合作用”,废弃物便拥有了重新扎根的土壤——3月30日,由温州市生态环境局、鹿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温州市“国际无废日”主题活动,在鹿城区小坝坊慢生活音乐街区拉开了序幕。

从“旧衣焕新”到“循环美学”,从“垃圾堆肥”到“绿色时尚”……温州正在不断探索“无废”新玩法,开启温润之州的“无废”新章。

沉浸式感受“无废生活”

“在这里,一个纸盒、一尾鱼骨都有对应的去处和价值。”在小坝坊慢生活音乐街区,开窗即能领略“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的桃青民宿,是在砺灰、旧金属、旧石头、旧木料堆上打造而成的;小坝坊无废艺术系列展内,旧椅子、破衣服、废弃的建筑水管不断“碰撞”,摇身变成永不落幕的“艺术品”……小坝坊本身是“无废”理念的“活教材”,市民走进街头巷尾,就能沉浸式感受一场场生动的“无废”实践。

以“无废节日”为契机、“无废街区”创建为基点,温州市一直聚焦“无废城市”全域化、细胞化、全民化,探索“无废”建设新模式、新标准,营造体验式“无废生活”。如何让“无废”清风吹向更多地方?活动现场正式发布“无废办公”公众十条,从践行光盘行动、推广无纸化办公、节约用水用电等十大方面出发,通过“每日办公小事”,将绿色低碳“无废”模式和理念植入职场、生活的每个环节。

现场还举行了全市省百优“无废城市细胞”授牌仪式。无论是工厂、园区,还是社区、学校,都是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细胞”,也是日常社会生活中“无废”理念的基本组成单元。据了解,2021年10月至今,温州已创成“无废岛屿”“无废工厂”“无废景区”等22大类“无废细胞”1400多个,“无废城市”这个看似庞大的目标被细分成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微小改变,渗透进百姓生活。温州市还以推动形成“无废生活”方式为主线,串联“无废细胞”打造“无废生活”精品体验带,探索形成省级“无废商圈”和“无废街区”标准,创建全国“无废城市”示范窗口。

与小坝坊一河之隔的城市生态驿站,也在当天正式揭牌。生态驿站内,一个个板块串联起温州“无废城市”建设从理论创新走向绿色实践的历程;生态长廊上,一件件创意画作展示着孩子们对“无废”的理解——戴俐洁的作品将布满垃圾的“灰幕”撕开,呈现五彩斑斓的“无废”未来;李皓喆的《你想生活在哪儿》对比色彩浓厚……“无废城市”在微观层面的渗透尤其动人。

在“无废细胞”中解锁新玩法

在小坝坊无废循环共创工作坊内,大小志愿者正热火朝天地用废弃的布条编织打造专属自己的流浪小马扎。玫红、天蓝、青绿……五彩斑斓的布条来自于废弃旧衣,志愿者用巧手将其缠绕在小马扎的框架上,一点点绕出云朵般的肌理。

在双井坊马路菜场,“每逢30逛双井”的口号依旧响亮。当天是“无废会员日”,许多市民不顾冷风斜雨,提篮前往“无废驿站”领取“无废幸运刮刮乐”——刮出三个“30”图符就是一等奖,可兑换楠溪江土特产,包括清明定制青团、联盟商家礼及“无废”菜篮或环保帆布。“哎呦,运气还行,有2个‘30’。”被“幸运神”光顾的赵阿姨,捧着兑换到的养生艾草锤及定制菜篮,啧啧赞叹,“菜篮做工很精致也很环保,我以后就提着它去市场买菜了。”将限“塑”、环保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可以吸引更多市民自觉自愿参与。

除“无废”爱心驿站可供老人公益卖菜外,双井坊菜市场内还有6家打卡商家、14家联盟商家共同组成“无废联盟”,以禁塑限塑、绿色低碳和垃圾分类等方式共同助力构建“无废商圈”。过去,双井坊菜市场每日使用塑料袋近10万个,如今辖区每天就能减少1吨塑料袋产生。

“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餐具后退2格,啊——妈妈,以后我一定少吃点外卖。”“说出3个可回收物,正确往水路前进3格、错误后退3格——我的试卷、矿泉水瓶、旧衣服,对不对?”无废窗口内,市民李女士正带着女儿小贝(化名)体验“无废城市棋遇记”,一番精彩对战后,遗憾败北的小贝下定决心,以后要当一名“环保卫士”。

一旁的垃圾分类跳舞机上,市民张先生正带着两个孩子“手舞足蹈”。“中性笔可以回收”“杀虫剂瓶是什么啊,爸爸快‘救’我”……在张先生的引导下,孩子们手忙脚乱地蹦到“杀虫剂瓶”对应的“红色有害垃圾”区域。“这种互动游戏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有趣多了,孩子玩两遍就能自己给垃圾分类了。”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