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动态 > 温州

鼓词大师陈春兰——
绝美“哭腔”落心间

发布时间: 2025-03-26 11:32:37 来源: 温州日报 作者 葛亦虹

舞台上的陈春兰。 由陈春兰提供

在温州瑞安鼓词界,鼓词大师陈春兰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陈派哭腔”创始人,她被观众誉为鼓词经典唱腔的灵魂;作为瑞安鼓词(又称温州鼓词)代表参加第九届国家曲艺赛,她一举斩获“牡丹奖”这一国家对曲艺艺人的最高奖赏,为瑞安鼓词的创新发展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高峰期,她一年能有200多场演出,至今上门求演的人仍络绎不绝。人们不禁会问,温州地区唱词先生有几百人,为何陈春兰的唱词如此抢手?

观众答曰:“我们喜欢听她的绝美‘哭腔’。”

独树一帜

创立“陈派哭腔”

瑞安鼓词根据内容和表演形式分为“大词”和“平词”两大类。

大词:用大鼓大锣做伴奏,唱腔高亢粗犷,唱的内容大多是一些除妖降魔的神话故事。

平词:用扁鼓、牛筋琴、三合板伴奏,是鼓词中的“阳春白雪”,唱腔优美、委婉细腻,唱的大多是书生小姐等内容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

陈春兰的性格温柔娴淑,擅长于叙事抒情,因此她选择演唱的都是历史小说传记之类的词本,主攻“平词”。

她在长期的演出中,注意到“平词”在叙述情节中或者抒情中经常运用“哭腔”,但是唱词人舞台表演时这“哭腔”哭得层次比较单一,容易流于表面;或嗓音比较低沉,哭声缺乏高低起伏;或情感不够丰富,行进中缺乏变化。

陈春兰决定对“哭腔”进行改良,使之在唱词过程中对人物性格刻画更加细腻、人物情感更加丰富,更能打动观众,也最大发挥“哭腔”的作用。

她根据内容把哭戏分为四大类:冤屈类、离别类、生死类、悔恨类,并且每一类别都进行哭的层次设计,感情由浅入深,哭声由轻到重,嗓音有高低抑扬之起伏。

比如陈春兰的《玉蜻蜓》中就有一场“生死类”的哭戏,词中女主角王志贞看先夫的画像时的几层“哭”:

“词唱尼姑王志贞/独坐云房泪淋淋/壁上挂着图一幅/图上画,先夫遗像申贵升。”

演绎中,陈春兰眼眶含着泪,泪水盈盈如秋波,用慢板叙述。慢板是鼓词的板式,速度为慢速,字少拖腔多,听起来婉转、优美,一字一句细腻的唱腔把观众引入王志贞思先夫的情境之中。

“画中人,犹如昨/眉眼依稀心中落/志贞不觉两行泪/怨红尘,不成双/怪我命苦多坎坷/怎奈苍天太无情!”

“佛前青灯烧不尽/炉内檀香化无声/苦劝自己心放下/怎奈凡情已入骨。”

王志贞怨恨起命运作弄、苍天无眼,自己一个尼姑却卷入红尘凡胎相思之苦中。

此时,陈春兰的泪水慢慢溢出眼眶,顺着脸颊流淌下来。低腔慢转声声泪,在念到“苍天”一词时,她的拖音特别长,再加上鼻音,听起来荡气回肠,将悲愤氛围推向更高层次。

“志贞双手捧画像/低声轻唤君莫忘/若有来生再续缘/今生苦果独自尝……”捧着先夫的画像王志贞痛苦万分,自己一个尼姑却身怀情种,先夫又命失尘世,苦果自己种下自己尝。

这一刻,陈春兰仿佛化身为王志贞,号啕大哭,悲剧情感也到了顶峰。此时,陈春兰用“散板”演唱,“散板”板式节奏自由,音调高低、节拍长短全由唱词人嗓音决定,此时的陈春兰用颤音、抽泣音以及极端的气息变化,来表现撕心裂肺的痛苦。台下观众无不沉浸在她塑造的凄凉悲哀氛围之中,为戏中的王志贞掬一把同情之泪。

在陈春兰看来,这种一唱三叹、波浪式递进的表演,让人物性格得到纵深的演绎。如是的陈派“哭腔”设计,在陈春兰所唱的词本中比比皆是,这是她在长期唱词实践中的艺术感受和提炼,也是她对鼓词艺术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一个观众说:“我最喜欢听陈春兰的‘哭腔’,每次去,我都带足纸巾,听别的词人唱词,总觉得不‘落肉’,好像隔靴搔痒。听陈春兰‘哭腔’,入心入肺,字字句句落心间。”这也是很多听众的共同感受。可以说,陈派“哭腔”,正是她受到观众热烈追捧的最大原因。

千锤百炼

摘得“牡丹”大奖

陈春兰始终认为,唱词先生的任务就是赋予词本中的人物以生命。“陈派哭腔”的创立,体现了陈春兰对词本、人物性格的深入解读。

时间来到2016年,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在即,陈春兰知道这次比赛非常特殊,因为此次表演奖获得者人数的设置从前几届的20名,一下子减少至5名,获奖难度颇高。

“我要去!重在参与!”陈春兰心态上放得很宽,她对丈夫黄良福说。“我坚决支持!”丈夫也表态。

于是,她默默地做好参赛的一切准备。

首先,词本的选取。因为瑞安鼓词是用瑞安话来演唱的,而评委中极少有能听得懂瑞安话的,因此选取一个古代的、家喻户晓的、典型的词本非常重要,陈春兰眼光独到地选取了词本《秦香莲·杀庙》。秦香莲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各个剧种几乎都有,来自各个剧种的评委专家虽然不懂瑞安话,但是都知道秦香莲,这大大拉近了评委和词本之间的距离。

其次,词本的整合。本次大赛赛程一共分五轮:温州—省—大赛组初评—舞台表演—大赛组综评。根据大赛规定,每个选手参赛剧目舞台表演的时间仅限12分钟。瑞安鼓词的词本一般有两小时左右,并且有开篇、主体、结尾三个部分。陈春兰和老师凌康君再三斟酌后,大胆取舍整合,先砍去《杀庙》故事的开篇,再简化主体,突出秦香莲的哭戏,最后一句结尾。

再次,定调,就是定音阶。一直以来,鼓词演唱都由唱词先生根据当天身体状况、嗓音好坏来定调,可是这次比赛,陈春兰事先定调,然后根据这个调来练习,这样在音准上会更加准确。

表演开始,帷幕拉开,没有华丽的布景,也没有花哨的乐器,舞台中间只有衣着朴素的陈春兰和鼓词乐器。台上,陈春兰一人说唱三个角色:秦香莲、将军韩琪、孩子。

词本一开头就开门见山,直接唱秦香莲被狠毒丈夫陈世美赶出家门,躲进三官庙,遭遇陈世美派来的将军韩琪手持钢刀要杀她的情景,她极度震惊和悲痛。

白:“……将军,请你暂等片刻/容我把始末根由向你诉说/然后由你决定/我该杀就杀/我香莲死而无憾矣!”

泛板唱:“陈世美,本是我的亲丈夫,三年前离家赶考上京都……如今又派人来杀我,他真是毒比蛇蝎天理难违……”女主角愤恨、悲怆的情感跃然而出。

紧板唱:“你要杀就杀我一人,放走孩子两个人。”

再慢板:“孩子呀,你娘死在三官庙,你只有,中途讨饭过光阴……”嘱咐孩子这句话,“陈派哭腔”的拖音颤音催人泪下,评委无不沉浸在陈春兰塑造的悲剧氛围之中,无不唏嘘、默念、颔首、赞叹。

台上,陈春兰的唱词妙到毫巅、炉火纯青,评委们为之啧啧称奇、叹为观止。最终,她摘得了“牡丹奖”这朵耀眼的花。

标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