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美浙江人 > 好人新闻

手足情深 台州有位妹妹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哥哥50年

发布时间: 2024-12-11 16:11:24 来源: 潮新闻 作者 潮新闻 共享联盟·台州 杨梦倩 郑红

在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新双庙村里,有这么一对兄妹,哥哥杨华明因病失去行动能力,妹妹杨夏连50年如一日照顾卧病在床的兄长。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杨夏连用最朴实的行为诠释着最真挚的兄妹情谊。

厄运猝不及防,她用肩膀担起重任

杨家有两个孩子,杨华明和杨夏连从小乖巧懂事,家中虽然贫寒,但一家四口其乐融融,日子过得平淡温馨。“哥哥从小就照顾我,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我,我们两个人感情一直很好。”杨夏连回忆起儿时,脸上带着笑意。

天有不测风云。1961年,年仅8岁的杨华明走路开始一瘸一拐,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愈发严重。

“那时候爸爸背着哥哥去黄岩、路桥甚至上海求医,却始终没查出病因。各种土方子也试过,病情始终不见好转,几年下来不仅花光了家里积蓄,还背了不少外债。”杨夏连说,没几年哥哥病情突然加重,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只能躺在床上。

那一年,杨华明只有17岁。看到哥哥躺在床上默默流泪,杨夏连不敢相信年轻的哥哥就这么失去了自理能力。

为了缓解家庭的负担,杨夏连在心里暗下决心,要成为哥哥的“双腿”。

“家里没钱,供不了我读书,我就在家里洗衣做饭照顾哥哥,有空闲就去田里帮父母干些农活。”就这样,10岁不到的杨夏连用柔弱双肩帮着撑起了一个家,后来弟弟杨华顺出生,她又担起了长姐如母的责任。

随着弟弟外出打工和父母相继去世,照料兄长的重担,慢慢压在杨夏连一个人身上。有亲友多次劝说她将杨华明送至养老院,但都被她拒绝。在杨夏连看来,只要家人们都还在,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哥哥和我是骨肉相连的亲人,我活多久,就一定会照顾哥哥多久。”

日日夜夜,担起照顾手足的责任

杨夏连的家与杨华明的家相差不远,骑电瓶车10分钟不到的路程。

3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家具不多,但是整理得井井有条。杨华明正坐在凳子上看电视,杨夏连站在床边一边叠被子一边与哥哥聊天。

兄妹,是一母同胞的血脉,是不离不弃的相守,也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杨夏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天她都会过来陪我聊天看电视,打扫卫生、做饭,样样不落。”杨华明说,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妹妹总会第一时间赶到。

2013年的一天午夜,杨华明肺泡突然破裂,形成气胸。疼痛难忍的他只好打电话给妹妹,杨夏连连忙喊醒丈夫和儿子,迅速将杨华明送到医院。“每年都会遇上一两次类似的情况,在医院住上一两个星期才能出院。”杨夏连说,住院一般要花费2万元,加上每个月几百块的药钱,每年在看病上的支出不是个小数目,好在在广州打工的弟弟心系亲人,时常会寄钱回来帮衬。

如今63岁的杨夏连身体也不如前了,因为在农田干活操劳过度,膝盖受损,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前几年去医院检查,说膝盖里都是积液,发炎得厉害,得做手术。”杨夏连思考了许久,最终决定不做手术。

“手术和恢复都需要时间,万一没治好我也只能躺在床上,哥哥谁来照顾呢?”杨夏连说。

兄妹的深厚感情逐渐感染了周围的人,乡里乡亲都伸出援手,照顾杨华明。“我有事赶不过来的时候都是我丈夫去照顾哥哥,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会送过去,周围的邻居也经常过来帮忙。”

50多年来,杨夏连很少出远门,因为心里时刻有一份对哥哥的牵挂。她说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一家人越过越幸福。她会照顾哥哥一辈子,这是责任,也是情分。

快人快语

最是亲情动人心

30平方米的小屋,家具不多,却整整齐齐;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样样不落;每天抽时间陪哥哥看电视、聊天解闷……杨夏连对哥哥的悉心照料,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杨夏连便是如此。50年前,10岁不到的她用柔弱双肩帮着父母撑起这个家,而后随着父母相继去世、弟弟外出打工,照料兄长的重担压在她一人身上。这些年里,虽然苦过累过,但杨夏连始终对哥哥不离不弃。即便有亲友多次劝说她将哥哥送至养老院,都被她拒绝。

“苦日子过到头了,好日子就来了。”目不识丁的杨夏连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面对生活的重压,却依旧心怀美好。她的朴实举动也感染着身边的人,丈夫、孩子甚至邻居纷纷接过照顾杨华明的接力棒。

50年,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杨夏连也从青春年少到花甲之年。岁月带走了她的青春年华,但却带不走他对哥哥的似海深情,和照顾他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坚定决心。这般割舍不断、不求回报的兄妹情,感人至深。希望善举有福报,也愿这一家人能够继续相亲相爱、相守相伴……

标签: 编辑: